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489章 物理学家大会

第489章 物理学家大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学霸从改变开始正文卷第489章物理学家大会燕京大学。

  行政楼的会议室内。

  此刻所召开的这场会议,是由邱校长亲自主持的。

  参加会议的人有,数院的孙院长、周院长,物院的郑院长、杨院长,以及数院和物院的多名教授。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邀请陈舟返校。

  准确来说,应该是燕大准备返聘陈舟回校任教。

  在SLAC公布“发现胶球”的消息后,物理学界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在了SLAC的身上。

  燕大的物院自然也一样。

  尤其是燕大物院和燕京那么多物理研究所的关系,更使得他们高度的关注着这件事。

  物院的郑院长本人,就是一名高能物理领域的知名专家。

  同时,郑院长还是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所在的,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这可是有着世界上最多J/ψ事例样本的研究所。

  原本所里面的人,每天都干劲满满的。

  就指望着靠胶球的发现,来为华国拿下一场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可结果,却还是被人抢先一步,发现了胶球。

  可想而知,这则消息对郑院长的冲击有多大。

  以至于,SLAC的消息公布以来,高能所由上至下,所有的人,都跟蔫了一样。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谁碰着这事,能不气馁呢?

  自己一帮人辛苦了这么多年的成果,眼瞅着就快要摘果实,有收获的时候。

  却突然被人捷足先登,给提前搞定了。

  这酸爽的感觉,实在是一言难尽……

  但是,科研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你没有完全解决一个课题之前,即使你手握再多的线索,再多的论证条件。

  也都不能说这个课题,就是属于你的。

  因为在科研面前,每个人都很公平。

  结果就在那里,在你没得到结果之前,任何人都有先你一步的机会。

  所以,高能所的这些研究人员,虽然心里很无奈,也有说不出的心酸。

  但是他们却是服气的。

  尤其是当看到SLAC同时发布的另一则消息,将要关停所有对撞机实验室时。

  他们更是感到一丝敬佩。

  能够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抢在对撞机实验室关停前,完成胶球实验的课题,并最终成功发现胶球。

  这本身就是在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上面,再加上了几分困难度。

  也因此,高能所的人,包括郑院长在内,都在关注着SLAC后续的消息。

  可谁能想到,关注着关注着,他们自己猜想中的,那位弗里德曼教授,不仅没出声,甚至连丁点消息都没有。

  等来的,是一位新兴数学家,所发表的关于胶球实验的课题论文。

  而这个论文所关联的,偏偏还正是SLAC的胶球实验。

  而这个新兴数学家,居然还就是前段时间,过完年后,在国内连拿两个数学大奖的陈舟。

  并且陈舟这个人当时还表示了,他的目标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明年将要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进行颁发的菲尔兹奖。

  这是没有提过物理学研究的呀……

  而且这个人,明明一直进行的也就是数学难题的研究。

  在物理学上面,大家所知道的,也就只有他在燕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跟着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室主任,进行的粒子加速器的研究。

  虽然那个研究的论文,是以陈舟这个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论文上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确实挺令人赞叹的。

  包括陈舟这个人,后续在燕大物理系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做得很不错。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不管是横着比,还是纵着比,离着发现胶球,都还是差了很长一段距离的。

  除此之外,在物理学上,他们就再也没听过,陈舟有什么其它的研究成果了。

  包括陈舟去麻省理工这半年,也没听说过他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即使陈舟先前在预印本网站e-PrintarXiv上,挂出过自己的初稿论文。

  但也依然没有人,将胶球的发现,与他联系在一块。

  也不会有人相信,会是他的原因,才导致SLAC那边发现了胶球。

  在这一点上,高能所的研究人员和国外的物理学家们,观点都是保持一致的。

  他们都将那篇初稿论文,看作是弗里德曼给陈舟的“作业”。

  直到《物理评论快报》上,陈舟所完成的最终版论文刊登。

  所有人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但越是这样,陈舟给高能所的这些研究人员们,所带来的的震撼就越大。

  毕竟,这前前后后的事情连在一块,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胶球的发现,会是一位华国的年轻数学家,一手造成的。

  高能所无奈的同时,郑院长也马上意识到了,陈舟走的是燕大和麻省理工的联合培养计划。

  所以,他一回到燕大,立马就找来了周院长。

  两人一合计,就准备联名数院的人,一起给学校,给邱校长提建议。

  只不过,他们还没动身找数院的人。

  数院的孙院长、周院长,就先找到了他们。

  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说干就干的事了。

  于是,就有了燕大今天的这场会议。

  不得不说,燕大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是十分之高的。

  学校的院士校长,两大“疯人院”的正副院长,以及多名国内知名教授,聚在一块,就只为商讨陈舟的事。

  但是,整个会议的进程,却并不快。

  倒不是因为会议商议的内容,有什么赞同不赞同的。

  面对这样一位,可能很快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菲尔兹奖的学生。

  在座的人,实在找不到不挽留的理由。

  只是,该如何去实施这件事。

  或者说,陈舟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会不会想要留在国外再待段时间?

  这都是不确定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以陈舟的角度来看,他是还没有走完联合培养计划的。

  陈舟在麻省理工硕博连读的学业,还是没完成的。

  虽然这对陈舟来说,有些无关紧要。

  但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打算继续完成学业,直至博士毕业的。

  这个想法,不是别人说的。

  是和陈舟最为熟悉的,燕大数院的吴西平教授提出来的。

  这一想法一说出来,立马便得到了数院的张中原教授,以及物院的杨院长的赞同。

  可以说,在燕大教授里,最了解陈舟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那他什么时候会毕业?”邱校长思忖着说道。

  吴西平摇了摇头:“虽然说,以他目前的学术成就来看,随时都可以毕业,但具体什么时候,还真不好说。”

  杨院长也说道:“他走的联合培养计划,也是数学系和物理系双学位的,这个时间还真不好确定,得看他自己想以什么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