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461章 寻找那一丝灵感(二合一5000+)

第461章 寻找那一丝灵感(二合一500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陈舟就这么站在原地。

  站了好一会都没有动过。

  杨依依则转回身,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

  她知道,此时是一定不能打扰陈舟的。

  单就陈舟愣住的时间,就比刚才要长的多。

  这就说明,陈舟此刻正在试图抓住,那可能是她所带来的灵感。

  杨依依想的确实没有错。

  此时,陈舟的脑海里,迸发出了无数的想法。

  这是远超于刚才,关于伽罗瓦群的阿廷L函数的线性表示,这一课题的想法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舟在入定了近7分钟后。

  终于缓缓的动了。

  和之前不同,这次的他稳步走到了自己的书桌前。

  看了手中的草稿纸一眼,陈舟把它们放回桌上,默默在心里说了句:“你们先等等……”

  便把所剩不多的笔芯给换掉,再拿出一沓新的草稿纸,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陈舟开始投入这场灵感的追逐战。

  众所周知,粒子探测器是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及辐射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当然,需要探测器以及先进探测方式的物理实验,或者其它学科的实验,多不胜数。

  远远不止粒子探测器这些。

  但所谓探测,多有相似之处。

  这也是陈舟找杨依依提意见的原因之一。

  陈舟一边回忆着那篇看过的文献,一边开始在草稿纸上落笔。

  倒不是他没有梳理过关于探测器的原理,以及探测器的类型。

  只是他认为,为了抓住那可能的灵感,极其有必要再梳理一遍这些内容。

  至于能否从再一次的梳理中,找到那一丝灵感,并且成功抓住。

  陈舟就不知道了。

  不过,事在人为。

  草稿纸上,陈舟手速极快的写着:

  写到这,陈舟习惯性的拿笔在草稿纸上点了两下。

  短暂的回忆过后,他继续写到:

  写完这段文字,陈舟再次停下手中笔,在草稿纸上习惯性的点着。

  只不过,这次草稿纸上留下的点,就比刚才多的多了。

  陈舟的脑海里回忆着所有的粒子探测器。

  并不仅仅局限于胶球实验中,所需要的哪一种探测器。

  以多指少,由量变到质变,是陈舟所熟悉的方式。

  “像是计数器类的粒子探测器,有主要类型是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的,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测量辐射的气体电离探测器。”

  “以及属于正比计数器变型的多丝室和漂移室,还有其他诸如半导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切仑科夫计数器、穿越辐射计数器、电磁量能器……”

  “气体电离探测器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都是具有两个电极的圆筒状容器,充有某种气体,电极间加电压……”

  “差别也就是工作电压范围不同,电离室工作电压较低,直接收集射线在气体中原始产生的离子对……”

  “不过,电离室的输出脉冲幅度较小,上升时间较快,可用于辐射剂量测量和能谱的测量……”

  想到这,陈舟嘀咕了一声:“结构,解构?”

  随即,他便开始在草稿纸上解构气体电离探测器。

  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想法,陈舟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所有在梳理过程中,寻找那可能灵感的过程中,所冒出来的想法。

  他都不会放过!

  在解构完电离室之后,陈舟又仔细看了一眼草稿纸上的内容。

  才开始对同是气体电离探测器的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进行解构。

  “相比之下,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电压较高,能使在电场中高速运动的原始离子产生更多的离子对,在电极上收集到比原始离子对要多得多的离子对,也就是气体放大作用。”

  “……从而得到较高的输出脉冲,脉冲幅度正比于入射粒子损失的能量,适于作能谱测量。”

  “而盖革计数器,又称盖革-弥勒计数器或G-M计数器,它的工作电压更高,出现多次电离过程。”

  “……因此输出脉冲的幅度很高,已不再正比于原始电离的离子对数,可以不经放大直接被记录。”

  “……它只能测量粒子数目而不能测量能量,完成一次脉冲计数的时间较长……”

  在陈舟全神贯注投入在自己的“解构”研究中时,杨依依还特意歪头看了他一眼。

  看了大概有10秒钟。

  随后,杨依依便开始想着,今天给陈舟带什么外卖了。

  因为从陈舟的状态来看,大概后面会是持续的爆肝研究。

  不得不说,解构的工作,并不好做。

  相比于先前的那次梳理,这次花的时间,可能要翻倍。

  甚至还不止……

  但是,时间这种东西,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去使用。

  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就是最好的享受时间的方式。

  在气体电离探测器的解构工作完成后,陈舟开始对多丝室和漂移室进行解构。

  既然是正比计数器的变型,那这两个东西肯定是比正比计数器更加强大的。

  原因很简单。

  如果正比计数器够用的话,那还搞出多丝室和漂移室干嘛?

  事实也确实如此,多丝室和漂移室既有计数功能,还可以分辨带电粒子经过的区域。

  而且多丝室和漂移室之间,也有着递进的关系。

  多丝室有许多平行的电极丝,处于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状态。

  每一根丝及其邻近空间相当于一个探测器,后面与一个记录仪器连接。

  因此只有当被探测的粒子进入该丝邻近的空间,与此相关的记录仪器才记录一次事件。

  为了减少电极丝的数目,可从测量离子漂移到丝的时间来确定离子产生的部位,这就要有另一探测器,给出一起始信号,并大致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部位。

  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数装置称为漂移室。

  它具有更好的位置分辨率,可达到50μm的程度。

  只不过多丝室和漂移室的递进效率,并不算高。

  漂移室所允许的计数率,并不如多丝室高。

  书桌前的陈舟,一刻不停的,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脑海里的内容。

  这种完全沉浸的状态,高效的发挥着他的物理学的才能,也带动着他的物理学思维,不断的寻找着那可能的灵感。

  随着笔芯里的墨水不断减少,草稿纸上的内容越来越多。

  那一沓空白的草稿纸,也在以一种均匀的速度,在不断消耗着。

  这也说明陈舟的思路是异常清晰的。

  也代表着陈舟的目的,是绝对明确的。

  临近下午1点,杨依依首先从自己的世界中脱离出来。

  再次歪头看了陈舟一眼,她便准备去买午饭了。

  为了不打扰陈舟,杨依依尽可能把自己的动作放轻。

  为了不使椅子发出挪动的声音,杨依依是轻轻转了一下身子,才起身的。

  在离开宿舍前,也是拧着钥匙关的门。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陈舟,只需要自己的世界。

  任何多余的声响,对于陈舟来说,都无异于天外来物。

  在杨依依离开后,大概过去了10分钟,陈舟放下了手中的笔。

  只不过,在看了时间后,陈舟一扭头,并没有看见杨依依。

  愣了一秒钟,陈舟会心一笑。

  先前因为杨依依的叮嘱,他不敢怠慢自己的一日三餐。

  但是现在,他终于能够安安心心的爆肝研究了。

  同时陈舟还有一些感慨,果然还是有对象在身边时,才能彻底的爆肝研究呀……

  没有丝毫的犹豫,陈舟果断的冲入了刚离开的粒子探测器世界。

  “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的载流子,在反向偏压电场下被收集,由产生的电脉冲信号,来测量……”

  对于半导体探测器,陈舟还是颇为熟悉的。

  熟悉不仅仅是半导体探测器本身,还有半导体器件。

  当初为了华国科技集团第四十三所的那个课题,他可没少看这方面的资料。

  而且,在之后的粒子加速器实验中,在他自己的物理学毕业论文中,也都没少和这玩意打交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