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泥步修行 > 潮之惑

潮之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地位、名声、财富的诱惑之后,人生还会遇到一个大诱惑,那就是潮流。

到了今天,此惑尤甚,常常赶过了前面几惑。

潮流之惑,也可以衍伸为时尚之惑、趋势之惑、信息之惑、网络之惑、传媒之惑。一看便知,此惑大矣,此惑盛矣,此惑难逃矣。

为了说明“潮之惑”,我还要说说那段已经说过的往事。

那年我考察人类古文明遗址,大半年时间天天寻路,又天天逃奔,看不到电视和报纸,与现代文明完全脱节了。我想把句号划在北极,因此有一位当代亚洲传媒界的领袖特地从**赶来为我开车,以示隆重。这天正下大雪,从赫尔辛基开车到北极要十七个小时,我希望他趁这个机会把半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我,为我补课。这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难,因为他天天泡在传媒堆里。

他开始给我讲这半年来国际间所发生的大事,但从表情看,似乎从兴奋转向了迷惘。他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几件,然后就沉默了,好像还在挑选,但挑选得非常艰难。我一看手表,他只用了十分钟。然后,他笑着说:“就讲国内的吧。”遗憾的是,他只讲了五分钟,就摇头说:“没了。”

“没了?”我非常吃惊。整整半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只够讲十五分钟?

他知道我在疑惑地看他,便说:“当事情过去之后,连再说一遍的动力也没有了,因为已经一点也不重要。”

但在我听来,他选出来的这几项,也都不重要。

这事对我们两个都产生了震动。彼此好一阵不说话,只让车在大雪中静静地走着。

他,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却从来没有一个机会,让他捡拾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值得私下再讲一遍的事情。如果我此刻不问,他明天又会投入新闻的滚滚洪流之中,辨别、估量、判断、评论,充满了专业激情。我此刻一问,他蒙了。我快速地瞟了他一眼,估计他在想着有关自己职业的悖论。

他或许在想,自己从事的传媒事业就像眼前雪路中的车辙,刚刚留下,立即就被大雪淹没,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也在想自己的事。原先我有点可怜自己,那么长时间独自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漂泊。但现在我却可怜起一直生活在“文明圈”中的朋友来了。他们每时每刻都把自己捆扎在信息堆里,忙不堪言,但结果,“连再说一遍的动力也没有了”,这话是最彻底的反讽。

这件事,我曾在《君子之道》一书中提到过。据说很多年轻朋友读到后,把手机上的网络圈子重新删削了一番,然后反复向我表示感谢。因此我要在这里再说一遍,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读到。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聪明人,都避不开这样严重的生命浪费?从浅里看,是出于日新月异的技术诱惑;往深里看,是出于人类在本性上的“软肋”。

人类在本性上有一种很不自信的“大雁心理”。怕脱群,怕掉队,怕看不到同类的翅脖,怕一旦独自栖息后不知道明天飞翔的方向。

因此,他们不能不天天追赶。时间一长,对追赶这件事产生了依赖,对于追赶之外的一切,已经不再思考。

新闻和信息,就是一种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有似无的追赶目标。

当然,新闻、信息、传媒、网络在当代社会,具有不少正面意义。但是,它们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气旋,把太多的东西旋转进去了。旋转进去草木泥石倒也罢了,问题是,旋转进去的是无数有独立智慧、独立品格、独立创造力的生命,让他们天天在极快的滚动中同质化、异己化、平庸化,直到衰老。

无数美若秋水的眼波,在阅读着一则则充满套话的低劣报道;千万冰雪聪明的头脑,在面对着一则则故弄玄虚的愚蠢笑话……我们天天以极度的珍贵,兑换着极度的无聊。

当大家身处无聊而不感到无聊,这场极不公平的兑换已经完成。

据我长期观察,在“潮之惑”中,传媒的责任极大。

很多人认为,传媒也就是刊登新闻信息而已,是被动的载体。其实,事情严重得多。

如果要在整体上把传媒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作一个比较,我以切身体验作出判断:正面作用三成,负面作用七成。近二十年来,如果着眼于文化领域,那么,负面作用至少已上升到八成。

传媒从业者,多数是好人,但为什么整体作用会是这样呢?

为了说明这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我且先打一个通俗的比喻。

早年农村,封闭保守,一切传闻都来自桥边凉亭上几个每天都在闲聊的“话佬”,边上总会聚集不少旁听的村民。这几个“话佬”不是坏人,但是,几年来不断用前辈恩怨、邻里老账、儿孙褒贬埋下裂隙的,正是他们。他们的闲聊,滋生了村里的大半纠纷。

村里的族长、保长昏聩无知,大家都把公正交付给凉亭。但是,多年来发生那么多卖婚、虐媳、逼债事件,几个“话佬”闭口不提,这也就容忍了这类事件。从长远看,容忍也就是怂恿。

这些“话佬”,相当于村庄间的传媒集团。

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由多数好人组成的传媒,在整体上会起到那么大的负面作用。这中间,隐藏着一系列机制性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