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各怀心思
杨嗣昌是真的动了心思仔细观察,毕竟是朝廷大学士,智商不是一般的高,稍微和这些普通神兵一交流就感觉到不同一般,没有一个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全是谈吐自如学问高深,这里有小两千士兵,人人如此,卢象升说每个士兵相当于大明的秀才,开始他还不相信,现在一圈转下来,他内心真的震撼莫名,说古道今,一听就不是白丁,有几个甚至直接说出了大明官僚根本不敢说的大明弊病,比如气候,民变,东虏入寇,什么财政缺口,农税,商税,矿税,开海,贸易,粮食等等,这些平时连士大夫都偷偷摸摸才能提起的名词,在他们这里几乎人人如指掌,说藏龙卧虎绝不为过,看来自己得好好和陈将军陆阁老他们谈谈,自己主张暂时和建奴议和,正是看到了大明财政匮乏无力两面开战,目前解决的方案只有先平定一面才能顾到另一面,一直拆东墙补西墙,只会拖垮朝廷,而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弊病,那就有些知音的感觉了,要是在这些神兵这里找到真正解决大明危机的良方,那今后大明中兴或许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杨嗣昌暗自决定暂时留在这里,无论如何要和这些神兵畅谈一次。
首辅刘宇亮也有这种心思,自己上来没多久,属于火线提拔,这次多亏了神兵助阵大败建奴,若是今后能好好利用这支神兵,那大明江山就不会风雨飘摇了,这样神乎奇技,攻城略地如履平地,无论如何得掌握在朝廷手中,哪怕对方提出些出格的条件,从自己认知来看,也需要想方设法合作,皇帝年轻可能会有些情绪,可自己是大半截入土的人了,再不抓住名留青史的机会,恐怕到死都不会原谅自己,所以现在他也有心多住几日,与神兵多做些交流,最好能获知神兵真正意图,作为首辅才能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陈伟峰陆文夫则是需要让大明高级官僚初步了解现代人,与其藏头缩尾谣言四起,不如堂堂正正与他们打交道,以后的日子还长,早晚都要互相信任,所以这些人看什么问什么摸什么都不阻止,先让他们多少有个认识,让他们感觉到差距,提起他们合作共赢的兴趣意向,减少方方面面的阻力,那华夏民族整体觉醒复兴就有把握,穿越来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这些人是大明的精英,他们的想法和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整个古代的社会,有一批支持穿越者的大明高层在,远比一批挡道的腐朽好太多,所以先遣团士兵交头接耳勾肩搭背,几个主官视若无睹,这样官兵打成一片,势必会影响到古人的思想行为,早些让他们习惯,绝对有好处,人人平等的做法可以在这些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光靠以后制度建设是很苍白的,只有在点点滴滴中自我体会才能事半功倍。
孙传庭在髙师成的帐篷里整整呆了一个时辰,才勉强搞清楚大明周边的情况,以前一直是道听途说或者盲人摸象,经过髙师成的详细解说,他才对整个世界有了些初步了解,自己半辈子所学的东西,可以说完全被推翻,心里虽然难以接受,但作为大明仅有的头脑清醒的几个人,接受这些自然比那些书呆子要快,原先接触过已故的徐光启老大人,一些模糊的世界概念和新奇的机械器具在脑子里只是一闪而过,现在神兵一个时辰的说明,终于有了些想象中的轮廓,可要让他完全接受,只怕他自己都需要时间来消化,眼下紧要的不是知识面的扩展,而是如何象卢象升说的那样和神兵合作,争取为西北获得好处,于是他思考了片刻,和髙师成提出是否可以专门为西北训练一支军队,哪怕几百几千也好,髙师成知道他心急,而基地原先就有为几个大明英烈编练新军的计划,孙传庭正是最重要的一个,所以也就没隐瞒,实话跟他说可以,这两天先遣团就要开拔到天津,计划是在天津或者京师郊外择一开阔地收留辽东难民,并从中选择合适者训练新军。
为什么选择辽东难民也是有考虑的,所有穿越者都会说普通话,而普通话脱胎于辽东话,这样即使大量难民是文盲,至少可以听懂穿越者的话,减少许多表达上的麻烦,不像其他地方方言那么晦涩难懂,平时没什么,一旦战时因为会错意而导致损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孙传庭感觉好是好,不要自己出一两银子,全盘有神兵训练,时间为两三年,自己要是能成为新军一员,不说天下无敌,这小高将军说的周边那么多原始地盘,都可以手到擒来,唯一的担心是当今皇帝崇祯那小心眼,若是边将私自和他们达成协议,恐怕他这项上人头不保,尤其就在皇城跟下,要逃过皇帝的眼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最好是能在秦地秘密练成一支军队,到时山高皇帝远,生米煮成熟饭,量皇帝也不会过于为难,而洪公那边他有把握说服,洪承畴和他一样需要强力支援,军队是多多益善,这样天下无敌的新军肯定会让他喜出望外,现在就是神兵这,看能不能破个例,在秦地为他们做些安排,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髙师成原原本本的说出,当然不敢说皇帝猜忌,只说西北天地辽阔,历年匪患不断,难以平定,比京畿之地更需要装备精良的军队云云。
髙师成一听就明白了,不是孙传庭想自立门户,而是孙传庭对京城新军练成有没有他们的份有顾虑,崇祯皇帝难伺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于是他略微考虑了一下,和孙传庭说道“孙督师的意思,高某明白了,等会我来和陈团长陆主任他们说一下,看能不能为西北单独训练一支新军,这事不急,等我们到达天津再商议也不迟,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孙督师的西北,我们是特别关注的,因为我们的后方基地就在那,所以请督师放宽心,大约可成”这话一说,孙传庭立马满脸喜色,小高将军说大差不差,那就是首肯了,况神兵的大本营在秦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使京城练兵之事不成,那他秦地练兵之事也不会黄了,这比他期盼的结果好太多了,心里一下子感佩莫名,起身就是一个大躬,“只要神兵能在秦地为我西北练就一支百胜之军,我孙传庭做牛做马亦心甘情愿,这西北一日不宁,则国无一日安稳啊,日后神兵需要我等出力之处,还望告知,必当效犬马之劳,孙某先代百万秦川百姓谢过高将军了”
“孙都师言重了,我等来此即是匡扶大明,开疆拓土,非只为一家,只要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之事我等皆会尽力,望督师不必挂怀,此事还要与我等基地和陈团长陆主任商量,成与不成还说不准,还请督师稍待,等我到得天津安定再说”髙师成还了一礼,作为历史参谋不敢信口开河,一切都需要领导的认同和批准,当然基地领导一直在担忧基地外围的安全,据说短短十余天,基地已经接收了千余逃难的,被打散的秦地百姓或者流寇,基地面积不大,长此以往将不负重荷,若是在外围有大明军队拦阻,组成一道防线那就再好不过了,如今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主管西北剿匪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了,既然他们有意与穿越者达成默契,那总比反目成仇互相攻击好太多了,髙师成认为这事八成领导能同意,反正基地内装备有的是,只要挑选淳朴百姓加以训练,今后西藏印度新疆等等地方就可以迎刃而解,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他才敢对孙传庭做出一些口头承诺。
从髙师成帐篷里出来,孙传庭感觉神清气爽,与以前愁眉深锁心事重重判若两人,原本只是想来打点秋风的,没想到捡到了宝,还是无敌的宝,现在再看神兵的一举一动,说不出的顺眼和亲切,对于神兵一些出格的举动,已经能感受到是善意,时不时地拱手打招呼,仿佛他才是先遣团的团长,不就两三年吗,五年也可以等,几十年艰难困苦都过来了,还在乎这几年,只要这样一支队伍在手,他孙传庭不说傲视天下,光平定西北开疆拓土就可以封侯拜爵荫及子孙后代了,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现在终于有了曙光在前头,人立马就变得目标明确。
临清知府是个打酱油的,琢磨着这么多军队在这里,是不是能让他们多留几天,要是建奴再来也好有个抵挡,好不容易乘首辅大人笑意盈盈的时候提出来,却被首辅大人一句“我等皇命在身不可久留”给顶了回来,一肚子的委屈无人诉说,自己好歹赶了几头猪来,多少给点面子吧,好在神兵也没亏待他,在首辅和几位二品大员的“关怀”下,带着十几袋精米回去吹牛了,凭他对世界的认知要想理解神兵那是天方夜谭,但不能否认他用已有的知识来诉说天兵天将下凡故事的水平,于是好长一段时间临清一带都流传着天兵大战建奴的神话,什么雷公电母呼风唤雨,建奴从此不敢踏足中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