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本书解释以及小知识
在之后的婚礼大典上,我会按照流程描写,为避免诸位不理解,贴了些资料。
以下是一些周制婚礼的资料(资料来源于网络,不周之处,请见谅。)
周制婚礼仪式包括醮子、亲迎、妇至成礼、见舅姑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 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
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
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
“三书”非周制婚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礼服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取“黄昏举礼之义”。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 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
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有着浓郁的神圣感觉和象征意义,故此,直到宋代的时候,品官以上的婚礼不论是舆服还是婚仪都严格遵循周制。昏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取天地间最高贵的色彩为之。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做一下汉服解释:】
(这些服饰在之后的行文中会多少用到,为避免占用正文内容,在此集中放在作品相关中向大家解释)
男服服饰
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长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穿者。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为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冠:冠是服饰的一部分。《释名.释器》云:“冠,贯也,可以韬发也。”第一种长冠。所谓“长冠”,本作刘氏冠,乃刘邦徽时所制,材料用竹皮,仿楚冠制成。《后汉书.舆服志》:“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 ...民谓之鹊尾冠,非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 ...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至汉八年(前199年)刘邦下令:“爵非公乘以上。毋的冠刘氏冠。”即有军功爵八级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刘氏冠,一般人是不允许戴了。这种冠的主要特点是头顶冠上有向后上方伸出的似鹊尾的长板,所以杜佑在《通典》中又云:“后人谓之鹊尾冠也”。第二种爵弁。《后汉书.舆服志》云:“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缯其上似爵头色,又收持笄,所谓夏收殷朂者也。”所以爵弁似不为楚冠,可能是效法中原服饰之结果。这种冠的特点除冠的两侧各有缨,交结后有緌外,其形制为一端高一端低,恰如爵形。另外,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1号墓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中的男子头戴一高冠,是切云冠。冠盖住发髻,两侧各有一缨于颔下交结留緌,冠顶上伸出一曲状物。这种冠在中原地区出土文物中所未见。这种冠的制形为高5寸,“以纚为展甬,铁柱卷”。
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过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女服服饰
汉代横跨两朝四百年,女装款式丰富,从现有文物来看,最流行的式样有如下款式:
庙服:相当于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礼服中,地位最尊贵的一种。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庙服,皇后之谒庙服,其服色是皂下。
蚕服:相当于周代约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帅领公卿诸侯夫人亲蚕礼时穿着。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