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蟪蛄宇宙 > 第1章 独居的男人

第1章 独居的男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所有无法观测、只能感知的交互,随着节奏,音符的高低起伏,让这样的交互充满了莫名的美感。尤为特别的是类似这样的精神的交互,予人以极大的满足。

可这是个独居的家伙,也从未与人把自己音乐的菜谱里,所尝及的味道,与他人分享过。

据说,音乐是神的语言;又或是神的使者,向凡人们试图描绘神境的美的工具。所以,郑晶必须保持自己,在聆听音乐时的神圣感。

此刻,尽管夕照温暖,遮不住透窗袭来,郑晶却依然深感浑身冷到发寒。

这讨厌的发寒感,想要消除只能放空一切。随着旋律,手指轻轻的合着节拍,不再需要多余的目光,去试探这个世界。

没有答案的数字的烦操,被音乐驱散开来,思绪随之飘散。

于是郑晶莫名的在此时,意识之海里切换出来了儒家学术之源五经之一的《礼记.乐记》。里面有一段话,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无需论儒家的无厘头拐弯,且说自人类发明了语言后,从语言派生出的文字和音乐,分合两用,又分别成为了所有文明的内核之源。

只不过,华夏文明在其中似乎更为特殊。

同样是据说,人类史上的智慧,曾孕育过四大类。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先后诞生了四种智慧。分别洒落于这个星球的角落,生着、存在着、传递着。

然而在智慧的轴心时代结束后,几千年来,智慧却未能像知识那样,肉眼可见的成长。

一幕幕闪烁而过,彷佛很久,又仿佛弹指之间,郑晶回溯完了自己这么多年看过的、思考的、理解的所谓世界的本质。

“这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的解释,我总认为不尽然?”

华夏文明的文化血统,总是会让人陷入玄而又玄的困境中。而能挣脱其困境者,无不是名传千古已化为神的先贤大哲。

古希腊的哲学,善用思辨。

古印度的佛学,善用体悟。

而希伯来人,曾有一大批先知完善了属于自己的智慧,并在以形成族群的人中,智慧之光闪烁至今。

华夏则是由先秦诸子,奠基了整个中华文明,打造了一个超绝的智慧体系。

古希腊和希伯来人的先知们的智慧遗泽,在近现代,如同文字和音乐的生长轨迹一样,融合中形成了一个泛整体,与整个东方隔洋相望。

古印度的佛学,已从原生地消逝。

佛学在最兴盛的时代,对应到华夏的汉代,进入华夏后,被消化吸收。于是,两大智慧碰撞后集为一体。

在佛学最终完成了中国化后,儒道佛三足并立形成了今天的东方智慧,以华夏为核心,对应着一整个西方。

从人类的智慧演化史中,衍生出的四种智慧。其间四化为二,最终形成阴阳相对的格局。

郑晶最为有趣的发现,是西方智慧在现代表现出来的特质:化虚为实。

他们通过哲学派生出来的科学,不断的发现这个世界更小的物质,直至物质的阶段性本质(元素以及更小的物质单位)的持续发现,这就是在肉眼难以直观的状态下,通过仪器的辅助,来揭示世界的物质基础。

太多太多的例子,简直无法一一例举。

按照郑晶继承下来的东方思维,这就是之所以解释为“化虚为实”的概括性定义。

以上种种,避不开今天风头最劲的哲学之子科学。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人,其所理解的科学,他们认为科学之中蕴含或者说伴生着智慧。

可按照纯哲学意义的理解或解释科学,则所给明的答案是:科学仅仅只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大类,虽然包含有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虽然那其中也存在一定量的智慧,但知识决不能因此等同于智慧。

并且,这样的知识甚至是一种信念,一种:“未来必定符合过去”的信念以及实践。

所有谈及的上述范畴,便是郑晶把今日时下的西方智慧以及关联,做了番简要的梳理。

中国,又可称之为华夏。

在先秦诸子时代,就已完成了“化实为虚”的一整套完善的哲学理论。这一套哲学理论之高超,从其能对应西方智慧,便能由此直观的去判定。

因为这个世界上,无论何物,但凡能两两对应的,大体上各自的质量层次相当。

这其中需要阐述两个不能忽视的历史,其一为佛学东渐。其二为近现代的历史事实。

而上述两个历史,一个完成了佛学中国化。另一个形成了今天西化的种种社会事实。但是,不能就此说东方智慧血缘不纯粹;更不能因此下结论说东方智慧不如西方。

因为前一个,历史已经有了公认的答案。

而后一个,在郑晶看来,那属于智慧的误用,以至于国民昏聩导致的近现代一系列的积贫积弱,然后又导致一系列的被西方列强欺辱、压迫、同化的结果。

抛开现象看本质,就说所谓的东方智慧特征:“化实为虚”这一定义如何得来。

华夏文明发端于《易经》,因此其民所诞生的智慧,带有足够多的《易经》色彩。《易经》的三大核心特征:简易、变易、不易。

于是,东方文明善于化繁为简;善于因势利导;善于坚守根本;完完全全的就是《易经》核心理念的实践。垂几千年弗改,最终成为了整个族群的民族性。

而具体到东方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于天、地、人所谓的三才,以及三才关联性的注重。

在这其中,道家重天,儒家重人,而分别联系互通天人两者的地,是作为载体,作为桥梁来理解的。

于是,形成了把实际、实体用中国式哲学来解释的惯性。

例如中医,中医理论本产生于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而阴阳、五行学说在先秦之后,完整的融入了不知道第几版的《易经》学说体系。

有关于第几版的话题先不展开,就说中医中最能说明所谓的化实为虚如何化。中医的五行化五脏;经络做沟渠、桥梁;阴阳论证辩治,无不体现“化实为虚”的特质。

五脏在现代解剖学里已有完整的认识,可中医们理解的五脏,是有具体的属性的。而五脏之器官,对应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属性。

让现代医学(其实就是俗称的西医)否定中医的支撑论据,就是因为现代解剖学里,五脏的确在,但器官之中,又找不到中医里相匹配的五行之实证,所以全世界除了中医自己,全都认同这一否定。

外国人也就罢了,尤其带路党那种愿意无知的表现,太过讨人嫌了。

最为打脸莫过于经络,对于经络,现代医学朴素的理解为人体血管。可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对照人体络图和解剖血管图后发现,差别极大,但是在实际的病症治疗效果上,又完全出乎现代医学的判定之外;

最后,中医的阴阳论证辨治的实证,也一直在实际应用中延续至今未有更改,所产生的真实有效的治疗结果,无不说明中医的论证辨治的有效性。

这便是神奇的东方智慧的神奇之处,亦是其智慧特质之:“化实为虚”的概括性定义。

虚实之论,不外如是。

然郑晶又几度回看自己浓缩的曾经,当代西方教育体系,早已完成了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传承。近现代以来,西方智慧携带着知识,以压倒式的方式,全面且大规模的进入东方,打破了东西方智慧均衡的阴阳二元结构。

于是,郑晶在这个浪潮之中,被淹得一塌糊涂。

掉了队,拖了后腿。

为了解答悬于心头的自我疑惑,郑晶需要从还能触及的东方智慧里,去追寻那个无比重要的答案。这既关乎于郑晶的精神状态,也关乎于他的生命意义。

音乐早已放完,空寂的房间里,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又似乎有了真切的变化。

夕照之光亮,依旧斜斜透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