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宋朝流行乐队
李寺见琴草还要推脱,就换了一个话题:“这样吧,我先教你一首歌,如果你喜欢这首歌,那我以后还有很多相似的歌曲教给你,前提是你加入我的乐队。”
“原来客官是要组一支乐队。”
琴草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在宋代组乐队是一个很流行的时尚,不但有些音乐人为了生计组乐队,还有一些爱好者也会组织小型乐队。
这跟宋朝繁荣的经济是分不开的,经济一发达,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就高了,于是各种民间乐队就起来了。
宋朝是一个市民音乐文化极为活跃的历史时期,社会上最流行的演唱形式是“曲子”,也可以叫曲牌。
这是一种可以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很多都是长期流传的民间歌曲,节奏活泼,形式自由,特别接地气。
人们可以结合市井生活、民风民俗、世间万象,为这些曲调填词。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收获更多粉丝,一大批文人加入到作词的队伍中来,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将文学与音乐结合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期为曲子填写歌词的文人至少有几百位之多,这还是有名有姓的著名词作人,其中就包括奉旨填词的柳永。
会填词、会唱曲子还不够,还要会说唱。
宋朝有一种很流行的说唱形式叫做“ 鼓子词”,因为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这就很像后世发源于黑人的说唱音乐。据史料记载,
不过这种“鼓子词”却并非free style,它的表现手法大致是这样的:用一段词牌写就的似散文的说唱,再来一段曲调的歌唱,交织呈现,一波既平,一波又起。
“鼓子词” 需要三个人以上进行表演,一人讲说或者兼唱,也就是主唱,其他人做对唱或同时做和声,并进行器乐伴奏。
伴奏以鼓为主,还有管乐器和弦乐器。这些乐器相当丰富,既有传统乐器,如琵琶、方响、太平管、跋漆管、七星管、琴、杖鼓、羯鼓等。
还有一大批造型别致、音色新颖的少数民族乐器,吹管乐器有夏笛、羌笛、小孤笛、竹笛、葫芦笙、卢沙、叉手笛、横箫、箫管、鹧鸪等。
弹弦乐器有三弦、渤海琴、双韵、火不思、葫芦琴,打击乐器有云璈、由十三面小锣组成的双合云锣,拉弦乐器有马尾胡琴。
如果客人不想听这么热闹的,还有专门演奏乐器的社团组织“清音社”。
清音和清唱是相对的,清音就意味着没有人歌唱,比较优雅的器乐合奏是“细乐” ,用萧管、笙、嵇琴、方响之类的乐器演奏。
还有一种“小清新”式的演奏方式,一到两个个人演奏的管乐器与弦乐器的重奏,被称为“小乐器”。
总之,宋朝的乐队文化超级发达,市井街区、勾栏瓦舍,都有乐队的身影,很多达官贵人,本就是乐队发烧友,他们平时的消遣就是在一起奏乐。
听到李寺要组乐队,结合他之前的出手阔绰的情形来看,琴草以为李寺只是闲来无事,想附庸一下风雅。
“客官要教我什么歌?”
琴草上次听过李寺的教诲,觉得李寺是深通音律的,所以对李寺的教学充满了好奇。
“我教你一首甜蜜蜜。”
《甜蜜蜜》的曲谱取自印度尼西亚民谣《dayung sampan》,此民谣先后被改编成多首华语歌曲,如黄源伊演唱的《划船歌》和巫美玲演唱的《可怜阿伯大》等。
后来,邓丽君为答谢印度尼西亚等地歌迷的爱护,录制了28首印度尼西亚语歌曲。
这些歌曲多数是以邓丽君的代表作品重新填写印尼语歌词,另外几首则为她演唱的印尼本地歌曲。这其中便有她录制的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
由于邓丽君录制《dayung sampan》时对此曲的旋律比较满意,香港宝丽金公司唱片制作人在与邓丽君筹备国语唱片之际,决定选用《dayung sampan》的曲调制作国语歌曲。
最终曲谱被宝丽金员工交由庄奴填词。庄奴接过曲谱后,向人询问得知这首歌是交给邓丽君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