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袁家逆子 > 第三百一十七章:三月徐州,流贼下山

第三百一十七章:三月徐州,流贼下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放心不放心?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是臧霸还是孙观和吴敦,哪里还能够说得出半个不字。

其实不管是臧霸还是剩下的泰山诸将,对于袁谭所说的什么建设军团的构想,并不是很懂。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到袁谭的诚意。

眼下泰山军,实际上也已经走到末路了。

不知道是袁谭这只越来越强力的蝴蝶,扇动了翅膀,改变了方向。

在原本的正史上,发生在建安七年的这场大旱,对于已经结束了官渡之战,回师许都,安定南北的曹操来说。

固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远远没有眼下那般大。

而彼时已经依附在曹操帐下的臧霸,也获得了曹操那边分出来的粮秣支援,撑过了这对于中原生民来说,都是相当艰难的一年。

但还是那句话,随着袁谭的横空出世,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早在建安三年随着吕布败亡,就已经依附在曹操麾下。

并且随着时间推进,同曹操部结合日益加深的臧霸部,在这个时空,依旧保持着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姿态。

这种姿态有好有坏,好处自不必说。

泰山诸将,哪怕是最不堪大用的昌豨,在这多出来的数年磨砺下,单单论能力。

比起正史上都要高出一截。

而如臧霸、孙观、吴敦这些,本来就相当拔尖的人物,更是靠着山中制抚流民的经验。

成长为了相当不错的,内政和军事并重的将领。

毫不客气的说,若是以具体的数值来展现当下泰山三将的能力的话。

臧霸的统帅和政治,前者估计已经突破了九十点大关,而后者没有九十,至少也是八十往上走。

至于吴敦和孙观,则都是统帅政治双八十的人物。

无论是拿去当做副将,助阵大军,还是放在城中镇守安抚一方,都是上佳之选。

至于说坏处。

那就是泰山军坚持到建安八年,也就是现在的定安元年,已经彻底到了强弩之末。

任凭臧霸等人才干再高,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得不到了一个做出选择的时刻。

而能够做出的选择,其实算来算去,也无非是江东孙策和徐州袁谭两家。

而江东的孙策,自始至终只是遣人送来书信一封。

反观袁谭。

不管是单人独骑上了云钟山亲身驾临,劝说众将也好。

还是所说的那个什么建设军团构想,都证明了这位年轻的齐候,是确确实实想要将他们泰山军收归到治下。

并且做到相对的一视同仁。

而非如刘表、曹操那般,只是将他们当做对抗孙策亦或袁谭的一次性消耗品而已。

所以,即便昌豨这边还是有着诸多怨言。

在定安二月的末尾。

已经从泰山辗转来到云钟山的数十万泰山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下山之旅。

原本臧霸还担忧,贸然下山,很可能导致徐州那边粮草接应不上,导致泰山军人心浮动。

稍有差错,只怕便会酿成营啸亦或反叛之类的事情。

然而等他们下山之后,看到早已接应在那里的两万五千徐州辅兵。

准确的说,是看到了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八十万石军粮,按照每人两石,以此发放到手之后。

手中有粮,常年吃糠咽菜的泰山军。

对于投奔齐候袁谭治下,再没有半分抵抗的心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