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袁家逆子 > 第三百九十六章:秋收终至

第三百九十六章:秋收终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月过去。

对于徐州百姓们来说,定安元年算是相当难忘的一年。

难忘并不是说定安元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自从黄巾之乱开始,就未曾远离过战火的徐州,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日子。

哪怕这日子只有一年,对于徐州百姓来说,也是甘之如饴。

而那些从其他州郡迁徙到徐州的流民来说,这一年的意义,则更加重大。

人生头一次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在迁徙的路途中更是见惯了人间惨剧,易子而食在这乱世不过是寻常。

原本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已经不抱期望,但等到他们抵达徐州的时候。

才惊讶的发现,似乎那老天爷终于开了眼,在徐州,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片安乐的净土。

哪怕每年要缴的赋税高达八分,哪怕耕种的土地是抛荒多年的下田。

但对于这些已经居无定所,故乡难回的流民们来说。

有一块地可以耕种,有一个家可以落脚,这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对于那位招募了自己,给自己一条活路走的齐候,这些流民心中,更是只有单纯的感激。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不知道这位齐候如何想的,竟然弄出来那等腌臜东西,还说那东西是肥料,可以拿来增产增收,恢复地力。

虽然流民们心中犯嘀咕,总担心这东西放到田里会糟蹋庄稼。

但齐候令下,谁敢迟疑违逆?只能跟着官府那专门负责督查堆肥一事的官员,将大桶大桶的“肥料”。

按照君候给出来的比例配比之后,浇灌到了田地之中。

反正,自家今年的口粮,官府已经说了,全部都有官府发放,不用担心粮食绝收会没有衣食来源。

但眼看着田地被这般糟践,流民们心中还是颇为难受。

至于徐州百姓们,虽然自家田地不用过这一道难关,但农民本性中的质朴,还是让他们对流民们的遭遇深感同情。

袁谭对于自己治下本有的百姓实施的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每年只收两分的税赋。

但去年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徐州百姓们家中也没有多少存粮。

对于流民们的遭遇也只有心理上的同情,实质性的帮助也拿不出多少来。

只能不时的看着流民们唉声叹息。

这种哀叹反而更加加重了流民们心中的郁闷,不过郁闷归郁闷,官府的政令还是不能违抗。

更何况,相比较于大汉的官府,齐候治下的官员们称得上严明。

有陈登这个杀神掌管着吏部,之前官吏们那种吃拿卡要,随意索取,巧立名目等等操作都是不敢再现。

所以日子过得要比之前舒心太多,更何况,现在吃喝都有官府发放。

这些田亩也只需要耕种三年,就可以过户到自己的名下,成为自己本人保有的田亩。

到那时就不会再被强制使用这些腌臜肥料了。

在这种想法的激励下,虽说对堆肥法多有抵触,但流民们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官府的指点。

将肥料给撒了下去。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地里的庄稼逐渐开始了生长,流民们也渐渐意识到,情况似乎和他们之前所设想的,有些不同。

且不说庄稼并没有如传言中所说,直接被肥料给弄死。

依旧按照正常的生长规律生长,抽芽,结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