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郑国风云 > 第13章 分封京城

第13章 分封京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郑国东迁中原后,郑武公抓住机会扩张领土,连续灭了郐国、东虢国、胡国并将原属于该些国家的一些小诸侯城邑都成了郑国附庸。郑国迅速壮大起来,引发诸侯们议论纷纷,天子周平王都觉得有必要压压郑国势头,于是要求郑国归还制邑。

正因为制邑如此重要,所以郑武公想尽办法示好周平王,勉强保住了制邑,将制邑以西一大片土地还给了周王室。从此,郑武公在制邑加强城防建设,强化关隘防备,将制邑建成西卫郑国的重要军事重镇。

这样的战略要地,怎么可以分封呢?不管是谁,都不给!年仅13岁的郑庄公拒绝了,理由相当充分:“母后,不是儿子不肯,制邑乃国家要冲,事关国家安全,公父曾经说过不准分封。”

武姜其实也知道这个要求是过分的,她也只不过是试试郑庄公,同时也算是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漫天要价,让你就地砍价就是了。

果然,郑庄公不答应,她便提出了另外的要求,也算是退让了一步:“那京城呢?你公父可没说京城不得分封吧。”说完,冷冷地看着郑庄公。

郑庄公面露难色,低首不语。京城在荥阳,虽不如制邑那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地位,但政治地位仅次于都城新郑。

郑武公解放了商人后,将这些原来是奴隶身份的商朝遗民的积极性发挥了起来,动员他们参加国家城防建设,将京城建设成为一个超标准的大城。以前郑武公经常在京城朝会群臣,俨然是郑国陪都。将京城封给郑段,实际上便承认了郑段的地位相当于郑国的第二国君。

见郑庄公脸有难色,武姜大怒,说:“看来国君是不愿意了,既然如此,那请国君把你弟弟从郑国赶走吧,同时也将老身驱逐出郑国吧,让老身母子俩自生自灭好了。”

这相当于以死相逼了:你小子再不答应,那老娘死给你看!

放到现在,我们可能便会火大:不作不死,你死便死好了,这种威胁对于堂堂一国君又奈之如何呢?

但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孝道是一切礼数之根本,特别对于君王来说,孝意味着忠!一个普通老百姓不孝于父母的表现之一便是不听父母的话,甚至明知父母的要求有时是错误的,也要基本听从。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便流传下来一句话:做大三分无理。就是长辈在晚辈面前,可以有三分的不讲道理。

这还算是客气的。一般,在春秋战国时代,如果一个孩子顶撞父母一句,相当于现在的孩子打自己的父母一顿!历代的君主,都将孝列为治国之本,如清朝的康熙、雍正等明君,都是要天天向太后、太皇太后问安的。很多朝代都有举孝廉,就是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如果大家公认你很孝顺,你便具备了可以被推举为官的资格。

对于刚即位的郑庄公来讲,同样也是需要这个孝礼。尽管他心中是很恼恨这居然是自己母亲的女人,但至少不能公开顶撞她。

忍人所不能忍!这是雄才大略的一国之主基本素质。

郑庄公赶紧施礼:“母后息怒,寡人答应就是。”就这样,京城便成了郑段的封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