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郑国风云 > 第5章 郑灭郐国(2)

第5章 郑灭郐国(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郐国当时就在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当时有许多诸侯,大多为子爵和男爵之国。在这些诸侯国中,有两个是相对较强大的,一个是虢国,一个便是郐国。

这两个诸侯,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都是想当年郑桓公东迁郑国所图谋的对象,即将郑国子民尽迁往这两国。具体迁到哪些地方呢?即这两个诸侯包括其都城在内的十处城邑,具体为邬邑、弊邑、补邑、舟邑、依邑、黑柔、历邑、华邑、虢邑、郐邑。

第二,这两国国君因为在这一带都是相对的强国,所以一向骄横。当然,他们自然有骄横的资本,其中虢国是因为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宠信一个叫虢石父的大夫,所以史料称其“恃势而骄”。

郐国则是凭借其地利优势,史料称其“恃险而骄”,因地势险要,所以易守难攻,当然有资本骄横。同时,郐国还因为是天下粮仓之地,粮食生产发达,在农业为王的西周时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感觉当然使他有骄横的资本。

另外,从郐国的字义上看,其实应该是两个字的组合,一个是“会”,一个是“右耳”。在当时,有不少诸侯国都带有一个右耳刀,如郑国、郐国、邓国、邢国、邗国等。其实,从本质上讲,带右耳刀的国名,应取其左边部分,因为右耳刀的本意是“邑”字。

如郑国,最先是建国于一个关隘,可以算是关邑,意为驻守关联,拱卫周王室。郐国呢,则是会邑,甲骨文中,“会”字的本来含义便是粮仓。

这两国国君都很贪。贪的又都是财物,而且是贪婪成性的,据说,郐国国君为了得到更大的财物,居然想出了一个绝招:将国内大臣的级别与俸禄都降了一个等级,从而省下了大把的钱财,这些省下来的钱财都归了郐国国君。

正因为郐国国君贪婪,所以一开始郑桓公迁郑国于四水之地时,采取的办法是两个:第一个办法是借周天子兄弟的权势,予以必要的威逼。第二个办法便是奉上大把的贿赂,让郐国国君同意将郑国子民迁到郐国的一些地方。当然,对虢国也是如此。

郑桓公难道不怕这些子民最后都归属于郐国和虢国吗?不怕,因为这本来便是郑桓公的战略考量。史料记载了当时太史伯与郑桓公商议迁郑国于洛邑旁边四水之地的一些对话,具体我们就不转载了,反正主要思想就是这样:

在周天子同意支持下,郑国送给郐、虢两国巨额贿赂,获准将郑国子民迁往该两国的十处城邑。由于这两国比较强大,尤其是郐国粮食充足,所以可以相信,这些原属于郑国的子民极有可能便归顺了这两国。

这本来便是郑国的子民,本来是因为郑国有困难,所以将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即人口迁到你们那里,而且这是得到了天子的认可,相当于是借住你们那里。

结果,借助借助,你们居然将咱的子民给收下了,也即咱的子民被你们两国给收买了,这意味着反叛了郑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