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军神 > 第六十九章 朱武到了

第六十九章 朱武到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晁盖吃惊的说:“朱先生大才啊,竟然分析的如此透彻。金国入侵就是咱们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五六年的时间朱先生认为咱们能占京东多少地方?”

“在不至于和朝廷公开翻脸的情况下能占三到五个州府已经是极限了,人口亦不过三五百万,兵不过十万左右,这还得藏着,一旦朝廷得知定然发兵剿灭。”朱武说。

“这就是为什么要赊销母马,让农户还骡子驹的原因。既然兵不能太多那就往精锐了发展,咱们需要大量的骡子拉辎重,所以骡子要很多,现在的打算是两年内在济州内赊销一万匹母马。另外我这有一种新粮食作物,叫做天王米,肥沃田地亩产可达千斤,这米金黄如玉,既能食用又能饲养牲畜,就连秸秆都是喂牛马的好饲草。还有一种叫做花生的作物,榨油最好,能适应贫瘠的土地,花生收获后的秧子比苜蓿草都有营养,是上等的马草料。这些都是咱们大规模发展马匹的基础。”晁盖说。

朱武这人精明的很,晁盖一点就明白了,把马匹赊销给百姓同样还能让马匹不那么集中,免得数万只马匹太过显眼,引起官家的注意。

晁盖又带着朱武参观了天王米、花生等高产作物,朱武赞叹不已,要知道盛世的珠宝,乱世的粮草,粮草什么比一切都重要。

“现在军营中正在修建大粮仓,目标是屯粮一千万斤,作为应急粮食使用。杜迁监督粮仓建造。除此之外咱们粮行也在存粮。”晁盖笑微微的说。

朱武吃惊道:“如何能屯那么多粮食,得多少地的收成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晁盖并不说破,“走吧,再跟我去看看咱们的养鹅场,你会大吃一惊的。”

一行数人又骑马赶奔孔家村,原本死气沉沉的村子如今是热闹非凡了,外出逃荒的年青人都回来了,老弱病残每个月有晁盖提供的三十斤粮食,吃喝倒也不愁。村里人见到晁盖来了纷纷问好,挽留晁盖去自家吃饭,晁盖一一推托了。

出了村,朱武问:“知道哥哥在郓城口碑好,没想到如此的受欢迎啊,是如何做到的?”

“咱们的老百姓是最善良,最朴实的了。修学校、建医馆、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又无收入来源的每个月发放三十斤粮食,还可以去施药局免费领取一些便宜的草药。整个县一共才一千多人领这粮食,一个月不过三万斤而已。”晁盖道。

朱武摇头道:“哥哥说的轻巧,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哥哥愿意把这到手的钱粮往外出了。那些个官吏一个个敲骨吸髓都来不及,又哪里会为老弱病残发放粮食,巴不得老弱病残早点死了才好呢。”

往前走没多远,经过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出了柳树林就是大片大片的鹅舍。旁边的草地上白花花的全是鹅,往湖里看水面上游动的也是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蓝天白云绿水白鹅煞是好看。

朱武长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拢,吃惊道:“这,这也太多鹅了吧,数都数不清。”

旁边焦挺道:“朱先生还不知道哥哥的许诺呢,哥哥说,明年让郓城百姓家家都能吃上肉,彻底消灭贫穷。”

“今年刚刚起步,这麦穗湖方圆十来里有四个养鹅场,一共不到三万的大鹅,晁家村那还有五六万只鸭子。至于养鸡场就更多了,都是满山跑散养的。咱们自己养了十万只。”晁盖解释说。

朱武不住的点头,这年头的主打肉就是羊、鹅、鸭。尤其是鹅,生病少,能吃草,长得快,实在上好的肉食来源。

朱武指着几十个放牧鹅的人问:“这里一望无际,水草又很多,为何要几十人放牧鹅啊。”

“济州多水,养鹅鸭是最好的选择,养鹅虽然简单,但是多多少少有些技巧,因此养鹅场要对有意养鹅的农户进行培训。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养的好,养的肥大。这样家里靠水的农户养个二三十只大鹅不耽误农活,还能增加收入。”

晁盖带着朱武转了许久,直到天黑时刻才回去。这一天下来朱武对晁盖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食堂,军官餐厅内。除了有事情执勤的人之外基本都已经到期了。

晁盖、吴用、朱武、刘唐、王进、李逵、牛皋、晁然、焦挺、石秀、史进、陈达、杨春、杜迁、宋万,只有华雷、晁彰两人执勤未到。水军的阮小七、阮小五、孔阳也到了,阮小二、晁熊留下执勤未到。执勤未来的等换班后也会过来聚聚。

炊事兵上菜,每个桌子上标准四菜一汤,两荤菜两素菜,还有美酒,这在军中可不多见。晁盖举杯道:“虽然大家都已经认识了,但是还得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四位新兄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并肩战斗,生死与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