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无名英雄 > 第1章 东汉末乱世黄巾起 广阳郡蓟县神童出

第1章 东汉末乱世黄巾起 广阳郡蓟县神童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男孩安慰道:“为学者,不可操之过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便是此理,妹妹只需多加精进便可,待你长大,自会明白其中含义。”

女孩点了点头道:“哥哥所言,妹妹谨记。”

“不过书中记载战车为何物?小胖哥家有马车,曾邀妹妹与他同乘,这战车亦靠马拉,莫非与小胖哥家马车雷同?”

男孩道:“额……总体不差,然战车无盖,车身用铜器加固,防止敌人长矛刺穿,且尺寸也大过马车许多,可容多人驾乘。”

“四百多年前,赵国有一大王,常与蛮人交战,发现蛮族人皆是一人一骑,跨马砍杀射箭,虽对骑术要求甚高,但却异常灵活,自己国家战车,竟不能敌!于是大王力排众议,学习蛮人胡服骑射,后战车便被今之骑兵所取代。”

女孩感叹自己哥哥学识,为之自豪道:“这样啊,哥哥果真博学。”

看着手中与众不同的书本,女孩又道:“对了哥哥,为何我们家所读之书,却与他人不同?小胖哥家中之书,皆是丝帛所制,张孝廉平时在家,摇头晃脑所读之书,乃是竹简刻制,为何独哥哥所藏之书,又薄又轻?”

男孩解释道:“此物称之为【纸】。哥哥好读书,且速度非常人可及,然而我们家并非小胖般富贾,缣帛难以消受,而刻竹简又太过迟缓。”

“偶有一日,哥哥从村长爷爷处得知,村长爷爷幼时,朝中有蔡姓大官,曾以此物敬献皇帝,名曰【纸】,然而一直未能普及于世。”

“于是哥哥便托小胖父亲去京城探听,探得关于纸的消息若干,一番研究后,哥哥便自己动手制得此物。”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奏报朝廷,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直到东晋末期才正式在民间普及。)

男孩顿了下,弯腰插了几颗苗后接着道:“这几年来,哥哥一有闲暇便帮人抄书,遇未读之书,便多抄一份自己留存。如此,既可以帮父母补贴家用,又可充实自己存书,实乃一举两得也。故你我家中虽不富裕,然藏书万卷,却可与小胖家这样的富贾比肩,哈哈~~”

说到最后男孩有些骄傲地笑了起来。

提到这个小胖,女孩立刻露出甜甜的笑容道:“哥哥,如此你当多谢小胖哥哥一家。不仅小胖哥为人和善,常让妹妹乘坐其家中马车,其父王老爷更是个大好人。虽是富人,却和其他势利商人不同,对村中百姓多有帮衬。”

女孩口中的王老爷名坤,是当地的一名地主豪绅,不仅在蓟县城里置有房子和产业,在大岭村里也置有田产。

因其本人喜欢清静,所以在村里置了一座宅院,平日里都和自己家人住在村里,城里的产业都交由自己族人打理。

王坤的儿子,也就是女孩口中的小胖哥,姓王名贵,是王坤的独子,出生在村里,和村中的同龄孩子一起长大,与这兄妹俩的关系非常不错。

作为一个富商之子,居然能和穷乡僻壤村庄中的孩子打成一片,乃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这份融洽,主要得归功于王坤个人的品德,虽然为富,却未不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大善人,往年收成不好的念头,到了岁末,王坤总是会毫无保留,慷慨地接济村里比较困难的人家。

凭借这份仁德,村里的人们都真心实意,将他称为大岭村的“贵人”。

王坤衣食无忧,妻妾成群,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嫡子。得知此事后,村中的妇人们每年都会聚众,去县城的观音庙为他和夫人祈福,没想到数年后,王坤四十,竟真的老来得子。

他虽然经常自嘲,这贵人乃是皇帝妃子的称号,不过村民们的好意,还是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于是他为这个嫡子,取名一个“贵”字,以示对村民们的感激。

待王贵到了读书的年纪时,其父王坤本想将他送去城里的私塾求学,可他发现村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求学无路,于是他便出资在村子里建了一座私塾,并去城里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课。

私塾建成后,王坤召集了村中所有适龄的孩子,和王贵一起前往私塾念书,更值得敬佩的是,他所作的这些事,并未向村民们收取任何费用。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私塾,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们都开始知道,他们这个大岭村里,有着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这人正是此刻站在田里插着秧,被女孩称为哥哥的男孩,从他八岁那年开始,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唤他作“神童”!

欲知何为神童,且听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