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六国一统之亡国之殇 > 第4章 晋国的霸业

第4章 晋国的霸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勤王、败楚,收拾了曹、卫等曾经有仇的小国之后,国威大振,又作践土之盟,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和册封,等于是成为合法的诸侯盟主了。但是还不够完美,因为还有一些小国表面上没什么动静,但实际上一直在摇摆不定,伺机背晋。所以晋文公想要讨伐这些心不服的家伙,而且是想要名正言顺的讨伐。毕竟已经是盟主了,做事就得有规矩,让人心服、找不到把柄。

原本狐偃的意思是让晋国以事实盟主的身份,要求各路诸侯一同前去朝见周天子(顺便请天子赐封号),要是谁不去,就是对天子不敬(实际上是不给晋国面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他,直到他心服为止。

晋文公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说相当完美。

赵衰看问题毕竟更加深思熟虑,他想了想,说子犯(即狐偃)说得很对,但以我个人的小小看法,觉得入周室朝拜不一定能够成行。接着在他们不解的眼光中,他解释说诸侯朝觐天子的大礼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举行过了。以我们晋国现在的实力,只要我们发起号召,还有谁敢不响应?到时候那么多的诸侯人马向周朝涌去,谁见了不害怕呢?就怕到时候周天子也起了疑心,觉得我国带着众多人马前去,是有非分之想而拒绝辞谢了朝觐的要求,到时候,强行要去,就得罪了周天子,也让诸侯们有了疑心,如果不去,咱们晋国的威名又势必受损。这样一来,咱们岂不是进退两难?

赵衰的一番话,让晋文公和狐偃等都陷入了沉思。赵衰不愧为为臣之道之高手,因而他更能了解君主的心思疑虑。周王室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谁记得前往朝觐了,他们也从原来的不满过渡到习惯了,反而是现在突然间有人大张旗鼓的说要朝觐,这才真正是反常的迹象。

然后,赵衰建议不如以打猎的名义,请周天子到河阳来,然后率领众诸侯在河阳朝拜天子。这样一来周天子以及各路诸侯便不会有什么猜忌,而来诸侯们也不用劳财伤民的跑那么远的路,三来在河阳温地本来就有周天子的叛乱弟弟先前所建的王宫,这时候正好可以拿来用,又很省事。赵衰说得轻松,晋文公却担心周天子不肯来那怎么办?

赵衰笑道“王喜于亲晋,而乐于受朝,何为不可?”晋文公心中豁然开朗,以晋国的实力,周天子为了将来有事能有个强大的外援,就算不喜晋也得喜了,而他作为一个天子,特别是不怎么有威势的天子,能够得到诸侯们的朝拜,也可满足一下虚荣心,挣得小小面子,何况又不要他出钱出力,他又不吃亏,干嘛不来呢?

话虽如此,但是众人都清楚,把天子从京都叫出来,到诸侯的地盘上去,就算是受朝拜,也是有悖礼数的,很难保周天子君臣会有什么想法。因而,当赵衰带着晋文公的使命前往周朝时,他故意上奏请求准许晋国带着诸侯们前来朝觐,向天子行大礼。

周天子默然不语。他果然心中担忧晋侯借机进京谋反,又不敢立刻回绝,只推说隔日再谈,内心烦恼惶恐不已。他与臣下商量之后,让大夫子虎先去行馆问候问候赵衰,私下向他了解了解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取消诸侯入周之行。

赵衰见到子虎前来,心知有戏。一番交涉之后,他做出很大的让步说,古时候天子经常巡守四方臣民,这是很正常的事。既然诸侯不便兴师动众前来京都,那不如请周天子屈尊下驾,往河阳去巡守行猎,接受诸侯们朝拜的一番诚心吧。周天子一听,喜之不禁,出去狩猎接受朝见,总好过把这么多龙蛇混杂的人放到京都里来吧?万一真出点什么事,就凭着京都这么一点守卫,哪里守得住?

就这样,晋文公如愿以偿的举行了朝拜大会,把诸侯都集合起来了,朝拜之后,领着各路诸侯以“大不敬”的罪名攻打许国。许国连忙向大哥楚国求救,楚国自己才刚刚打了败仗,楚成王不愿意再起冲突,便视而不见,把许国牺牲掉了。许君无奈,只好乖乖请降。自此,晋国盟主霸主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晋文公一共在位九年,在他去世之前,狐毛、狐偃、魏犨已经先行离去。失去了昔日同生死共患难的股肱之臣,文公痛哭不已,不由感概人生无常,年岁易逝。没过几年,他自己亦一命不起,临终前,把世子欢交到赵衰、先轸、狐射姑等一批宿老手中,嘱咐他们好好辅助太子,保住晋国的盟主之位。

赵衰眼见昔日好友、主公都已离去,自己亦是两鬓斑白,内心的翻腾无可言说。对于一个稳重敦厚的人来说,比别人更加不能忍受改朝换代的巨变,他心知物极必反的道理。晋国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又失去了那么多人才,剩下的也多是半老头子熬不了几年了。他牢牢记住晋文公“守住伯业”的遗言,专注在一个“守”字上。特别是换了君主,他更要注意,否则,不但他自己会惹祸,更有可能把祸带到子孙身上。比如超级无敌大元帅先轸,情急之下对新君晋襄公无理,虽然事实上是晋襄公做错了,而且也没有怪罪他,到底他自己内心惶恐不安,最后单枪匹马冲入敌军求死。这件事对赵衰的冲击相当大,此后,在晋国的对外战争中,鲜见赵衰的身影,只有在劝说和解,做老好人的时候,他才出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晋襄公六年他去世为止。

说:

本小说《六国一统之亡国之殇》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