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灵魂
从酒吧回来的隔天,我特地到网上搜索了临海科技大学的信息,并进入了它们的官网。
我对那个复旦学生所说的,有关“灵魂”的言论并没兴趣,到这个学校的官网也不是来一探究竟。我也不相信,一个二本的学校能作出什么了不起的研究。我只是纳闷,自己加入百业公司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有看见百业做过这个学校的生意?反过来看,这其实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又有了一个潜在的客户。我进入它们的官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个学校有几个学院,每个学院大概有多少实验室,可能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那么将来,负责销售的部门就可以更好地向他们进行推销。
当我点进该校的神经生物学系的时候,看到了复旦学生提到的那个人,罗中青,介绍上显示,他是这个学校的正牌教授,也是神经生物学系的系主任。在他的资料底下,有好几栏他写的文章。为首的一篇文章是两个月前发表的,叫《灵魂的存在形式》,看题目,就知道这只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不过,我竟带着考量他文学水准目的,点开了这篇文章。
正文如下:
生物学中的量子力学效应是时下一个热门的领域,我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已经有20年,对人类大脑运作机制的了解之深,已经到了不应用量子理论,而难以前进的地步。随着对大脑探索的持续,我发现,现代科学与神魂理论并非完全对立,它并不缺乏包容灵魂的空间。
自现代科学诞生起,灵魂的存在就由社会主流信条变成边缘观念。因为在科学占据了学术界统治地位的今天,科技手段始终无法证实灵魂的存在。然而,科学也未能完全否认灵魂的存在,所以依然有学者尝试去证实,揭露灵魂的本质。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当属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与美国医生哈莫沃夫提出的协调还原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灵魂是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是和质子,电子,光子,中子一样的宇宙基本成分,或许在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灵魂这个概念,是因为人们意识到自己并非只是一具肉体,当我们与别人谈起“我”时,这个“我”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于肉体,更多的是潜藏在肉体之内的东西,比如记忆,思维,情感。这是一种无形却又真实的东西,是比起肉体更接近于我们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灵魂,它比起终将死去的肉体,拥有更加永恒的性质。但是现代科学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肉体生而生,死而死,并非一种独立的事物。
这里打个比方,电机时代到来之前,人们过冬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只能依靠木材的燃烧取暖。但是,抱着一堆柴伙是无法取暖的,你必须点燃它,让它散发出热量。因为柴伙是实在实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么姑且把他当作肉体。而热量,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切身感受到,就好比人的灵魂。你会发现热量与柴伙的关系很像现代科学理论里,意识与肉体的关系。热量是柴伙燃烧释放出的产物,没有柴伙就无法散发出热量。柴伙烧完了,热量也就没有了。但实际上,即使柴伙烧完了,热量依然没有消失。它们散发到空气里,渐渐的稀释,直到没有明显的效应。按照热力学的观点,这些散发出的能量,它们增加了宇宙的熵值,即无序度。所以,这些热量依然是存在的。那么普遍意义上的灵魂,在肉体死亡的时候,是否也和热量一样,不曾消失,而散发到宇宙中去呢?
按照主流的唯物论,任何东西只有发现其物质基础,我们才可以确认它的存在。灵魂遭到否认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发现它的物质基础,你说灵魂存在,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由什么组成。如果它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我们自然能检测到,然而并没有人检测到,说明它不是由原子构成,或者压根就不存在。然而,能量也不是物质,它既不是由原子构成,也不是由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构成。物理学上,把它作为一种物质附带的属性,是衡量物质状态的尺度。物体因为能量的不同,宏观上可表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种状态,能量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样。我们讲能量的时候,措辞是某某物有多少能量,而非某某物是不是能量。也就是说,能量与物质是不同的,它并不依赖物体而存在。既然能量不是物质,它又确实存在,那么灵魂也不是物质,灵魂是否是一种能量呢?我们之所以确认能量存在,是因为我们可以检测并且量化它。所以,如果灵魂是一种能量,那么我们应该也能检测甚至对它进行量化。然而,我们也不曾检测到可以解释为灵魂的能量。所以,说灵魂是一种能量也缺乏证据。物理学上,还有一种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同样看不见,摸不着,那就力,引力,磁力,强力,弱力。但力同样可以检测和量化,我们也不曾检测到可以解释为灵魂的力现象。按照协调还原理论,灵魂是由不同于以上三种事物的第四种东西构成的。这种东西存在于极其微小的十的负33次方米的普朗克时空里,所以难以检测得到。
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就有充分的理由的认为,在本质上,能量与物质是同一个东西,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粒子学家也想把力与物质统一起来,认为物质粒子与力事实上是一种更为基本的粒子的不同自旋状态。不管是能量与物质,还是力与物质,科学家都有将他们相统一,归结为一种更为本质的东西的趋势。就像道家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理学家正在寻找物理学里的道。如果说物理学上的这个道,可以衍生出有形体的物质也可以衍生出虚无缥缈的力与能量,那么它为什么不可以衍生出构成灵魂的元素呢?
那么道是什么呢?将近100年前,物理学家从一道古老的数学公式上推导出一种东西,它看起来像一条直线,同时又可以闭合成环状。它既可以扭转,也可以振动。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宇宙弦。而且,他们坚信,这个宇宙弦就是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组成能量,力以及物质的基本粒子,不过是它处于不同振动状态的体现。
不过直到现在,这个理论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撑,庆幸的是,也没人能够驳倒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理论,因为爱因斯坦推导广义相对论时,也是一种纯数学的工作,所谓实验,不过是他在大脑中模拟进行的想象。广义相对论,也是在几十年后,才慢慢被证实。按照宇宙弦理论提供的思路,构成灵魂的元素很可能是其一种独特的振动状态。我们且称这种构成自然界第四类物的基本粒子为灵魂素,这种灵魂素存在于普朗克时空里,有着明显的量子力学效应。
然而,这种观点,在中国科学界鲜为人知,在国际上,也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大多数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依旧相信,灵魂并不单独存在,大脑纷繁复杂的神经环路,足以容纳我们记忆中的信息,足以支撑起我们了不起的禀赋。这也是我最初的观点,但是,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多年之后,我发现,要求大脑独立支撑起如此复杂的意识活动,它那一丁点内容,实在是简单到可怜。
这里举个例子说明吧。从脑科学研究中获益颇深的领域莫过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一直致力于,按照人类大脑的运行模式,创造出人造智慧。目前机器人已经广泛进入家政服务,基本上每个中产家庭都拥有家政机器人。此外,餐饮,安全行业也广泛使用机器人。
我从身边的朋友了解到,不少人在内心里已经把家里的机器人当作朋友了,就和真正的人类朋友一样。很多人冥冥之中已经相信,这些机器人是有思想的。年轻人失恋时都喜欢找机器人谈心,据说有很好的治愈效果。恐怕没有思想也很难做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