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鬼 > 617 后勤

617 后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他当时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可这一战之后,却彻底打掉了吐蕃王的心气,加上主力的毁灭,让他短时间无法再起战事,忧劳成疾,再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便病入膏肓,最后病死了。

如今吐蕃境内内乱比大夏还要严重,吐蕃王的族弟手中把持着六成兵权,而吐蕃王后手中把持着最后的四成兵权,王后自然是支持自己的儿子登上大位,但吐蕃王的弟弟尼玛王却是想要登上皇位。

如今国内,固然还没有正面爆发战争,但吐蕃王后的手段也是不容小觑,吐蕃是一个受到神权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喇嘛教对于吐蕃境内的权利影响极大,吐蕃人和大夏人不同,大夏有着百家姓,民族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家传姓氏,吐蕃不一样,吐蕃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当地的喇嘛教来取名,这也就导致了,吐蕃人之中会出现,一个村子之中就会多人重名的情况。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瑰宝,没有历史的民族,只会慢慢消亡在时间长河之中,最后连最后一点点残渣也剩不下来。

高句丽的脱离绝对不能太久,若是太久了,民族荣誉感会逐渐形成,这时候想要再磨灭对方的民族意志那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将高句丽重新掌控在手中的最好机会,吐蕃内耗,导致吐蕃无力出手干扰大夏,蒲甘尽在掌控,尽管偶有叛军,但都被大夏军队强势镇压,而且因为大夏给予对方百姓的优抚政策,让蒲甘原本的百姓感受到了大夏生活和他们的差距,许多百姓已经逐渐融入了大夏的节奏和生活。

而且有着官员亲自教授,加上近期大夏这边逐渐推广过来的一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使得民心更加凝聚,跟着大夏做百姓一日三餐皆有保障,但谋反却要提心吊胆,最近一段时间,那些叛军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小。

原本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纠结起来数千人的叛军,现在已经降低到数百人,甚至于数十人了,蒲甘王朝原住民的人心已经彻底散了,再也形不成更有力的威胁。

胡人固然战力强劲来势汹汹,但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根本没办法和大夏打持久战,如今已经退回草原过冬,固然大夏的军队集结在边境,对于后勤上有着不少压力,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边军加入修缮道路的行动之中,各地的官道迅速打通清理,后勤供应的压力骤降,加上大夏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吃饭问题还是能很好保证的。

眼下唯一的威胁便是倭人了,高丽王的死撑,将战局拖到了如今的地步,这一点是皇帝始料未及的,冬季作战天气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很难的,倭人加进了进攻,试图占据高句丽南方的地界站稳脚跟,高丽王则是想着拖延时间,直到天气彻底寒冷下来,然后逼迫后勤不足的倭人退回本岛,双方各有目的。

可如今,韩遂等人已然参战,既然已经参战,那么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当然要一举击破高句丽的局势最好,可皇帝没想到韩遂居然站出来让自己撤兵,这让皇帝很不爽,十分不爽。

“安国公,此时已然开战,我军已经进入高句丽境内,水师已经出发,若是此时下令将大军撤回,乃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朕希望你能有说服朕的理由!”皇帝的语气很冷,没有平时的那般和煦。

夏嵇闻言,心中顿时也是明白了,他的立场已经是让皇帝生气了,便也是说:“陛下,如今已经快到了隆冬腊月,若是此时要继续进行战事,一旦被拖住,对于我方消耗将会是毁灭性的,补给线拉得过长,对于前方大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若是大军遭遇不测,我东北边境危了!”

“后勤问题,不是你的责任!”

皇帝看了夏嵇一眼,转而看向林阳,问:“杨爱卿,后勤问题是你和柳爱卿负责的,你们二人说说你们的意见?若是你们二人也觉得后勤艰难的话,朕可以考虑暂时撤兵!”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到如今再后悔已经追悔莫及了,天气对于我军固然不友好,对于对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