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鬼 > 549 破格上朝

549 破格上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酒足饭饱之后,林阳苦苦思索了一夜,随后便直接把自己关在了书房,对于想做的事情他绝对不会慢慢的去做,医疗体系的构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解决从药材到郎中,从资金到官方。

林阳不会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那样不切实际,毕竟眼前的状况和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多年休养生息,可实际上,国库并不充盈,若是要国家拿出来这么大一笔钱,那绝对不可能。

尤其是不久前,才经历过蒲甘王朝战事,江苏水患,国库之中的税收,花出去了不少,若是让国库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钱,绝对是大出血。

既然不能指望国库,那就只能以点破面。

眼下最可行的,就是试点,和当初在江苏推广土豆和番薯一样,进行试点。

选中几个城市开始试点,自上而下进行设立,只拿出来试点的钱财,想必也不会对国库造成多大的负担,当然这是在招募到足够的郎中之后。

但医学院的事情是迫在眉睫。

这时候可不是后世,一个伤风感冒都足以演化成要命的病症,这时候的人治病,至少在对于病症的状况下,基本上都处于束手无策的状况。

方圆几十上百里,可能就只有一个郎中,一个郎中负责这么大一片的治疗任务,可想而知压力是有多大。

林阳的想法是,现在京城进行试点,以医学院为中心,先建立一个附属医馆,把医学院开设起来之后再说,至于其他的如何铺开,就需要集思广益了。

虽然对于地球上的卫生部的基本建设和人员构成,林阳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时代不同,不能只用后世的经验来对现在的局面,如此难免会有一些偏颇之处。

但基本上的构成,林阳还是尽量按照如今的衙门来分部,尽管大夏也拥有自己的太医院,但明确的分科分典,人员选派等基本的条件还未彻底成型,如今大夏地方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的同时,对于药材统一管理规划也不到位,百姓看病一般都在四人的医馆。

京城太医院,如今主要的服务对象还只是皇室和王公贵族,太医院的职能并未得到完全的发挥,这也是为何,洪樱兰在得知了林阳建立医学院的想法之后,会大力支持的原因。

近十年以来,大夏风气,崇文轻武,人人皆已读书为贵。

读书人皆自觉高人一等,将农耕桑事等许多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技能,视作奇技淫巧,不屑为之,这就导致了,一些官员在上任之后,无法做到兼听则明。

医学上的事情,尽管不被人看轻,但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大夏的医学和一般的咬文嚼字不同,大夏的医学是传统的医学,需要背药方知药理,学习时间长,但想要精通却是很难,这是一辈子的医学技巧。

加上,因为传承自前朝的医学典籍在战乱之中大量遗失,许多郎中在战火之中死去,传承断代,造就了如今天下郎中和医疗资源稀缺的状况。

太医院,建立之初,虽然是针对全国,但这近二十年来,却没有取得多少成效,虽然也成立了不少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但实际上得到执行的却是极少。

不少被委任到地方进行医学教育和治病救人的郎中,拿着国家的俸禄,却阳奉阴违,在其位不谋其政,以至于在金陵这种大城池,百姓看病,也大都倾向于私人医馆。

甚至于,因为一些所谓的医学教育官员表现,让百姓彻底生出了不信任的感觉,尽管存在官方的医馆,但百姓不信任,这些人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正是因为看到了,百姓走投无路的样子,林阳才生出了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的想法。

将医疗保险的概念移到现在的社会来,建立足够多的官方的医馆,开设不同门类的医学科学,促进医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减轻百姓在遭遇病症的时候,所需要的治疗压力。

而也可以建立起百姓的信心,每年能从医保之中得到一笔可观的利润,而官方的医馆还能得到一部分盈利,如此一来,这就会逐渐发展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

只要不是入不敷出的事情,而且还能让百姓得到真正的好处,相信只要不是脑袋里长了个包,都找不到任何的反对的借口。

一旦建立起官方的医馆,配套的惠民药局和生药铺等后备资源建立起来,促进原本的药材生产分选体系的形成,可以间接的增加一部分税收的同时,也能增加大量的工作岗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