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鬼 > 453 登门抓捕

453 登门抓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粤省学政,虽然是京官,但主要职责范围,还是主管科举考试,和三司没有多少的任务交叉,而且学政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却不像三司那样,拥有巨大的权利。

学政一般是主管一省院试之中的岁科两试,还有着监察各地生员主管教育的职责。

别看这个职位十分闲散,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对于一些人而言很有油水的考试。

岁试,乃是童生考过之后,这时候便成为国家正式生员,廪膳生便是从这些秀才之中抽取,而科试则是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举行,科试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两个类别,又被称之为“录科”。

及格的生员方有资格参与在省城参与乡试,乡试乃是八月开考,也称秋闱大考,这时候的生员若是考过,便能荣登桂榜,获得举人的身份。

通过了乡试,就已经算得上是国家官员了,所以一般而言,举人就算是没有官职,在当地声望极高。

林阳还记得,中学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原本穷困潦倒的一家,因为范进中举之后,不仅仅是岳父母态度变化,几乎全村的人都送来东西巴结。

举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国家公务员了,到地方至少都是一个县令级别的官员。

而唯有通过乡试,上榜之后,才有资格参加春闱大考,春闱大考也就是会试,会试会在京城举办,乡试举办之后的次年春天于京城举办。

乡试乃是三年一次,会试上榜之后,会获得殿试资格,这时候就是为了角逐前三名而去了,殿试会由皇帝亲自对贡生进行策问,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前三名,二甲,三甲人数不定。

而万千学子,许多人甚至于连最初的岁试都无法通过,更遑论科试和之后的乡试,会试乃至于殿试了。

许多人考了一辈子,都只是一个秀才的身份,而有些人为了能顺利的参加乡试,舞弊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学政便是主管岁科两试的主官。

若是心术不正,收受贿赂,透露题目也未尝不可。

而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许多走投无路的大家族子弟,为了能获得这样一个名额,不惜重金贿赂考官,提前获得考题,这样一来便能保证至少能进科试。

至于是否录科,就看一般人的能力了。

越是高等级的考试期监考就越严格,许多大员也都有前车之鉴,尤其是那些试图透题的人,一旦被查到,杀头都是轻的,重则抄家灭族啊。

但就算是如此,依旧有不少人铤而走险。

毕竟这是一个油水极大的岗位,对于许多考官而言,只要是有点心思的,绝对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发家致富,只要选定的人不是太脓包,脓包到一眼就能识破的地步,否则一般出纰漏的可能性很小。

尤其是,许多考官是同流合污,互相包庇,导致这种风气是在有些不好。

但这就是社会,人吃人的社会,这种竞争,就算是在社会更进步的后世,依旧存在这种以权谋私的事情,依旧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人之初,性本恶!

每个人的性子或多或少受到环境的影响太大,你可以要求每个人都是正直守信的,但是你也无法得知一个人心中所想,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便是古来箴言。

人都是有私欲的,至于这个私欲的大小,就要看这个欲望的大小了,一些人的欲望大,这种事情就不可能被禁止。

学政作为主管院试的主官,只要稍稍提点一两句,通过岁科两试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至于乡试之上,唯有通过科试,成功录科之后,才有觊觎的空间不是么。

而苏家就是这么个情况,两脉就像是上天开了一个玩笑,苏伦这一脉,基本上人都是聪颖的,也读得进去书本之中的知识,苏伦便是以状元的身份高中。

据说苏山也很聪慧,而另一脉就差多了,许多人都是得过且过,仗着祖宗余荫,甚至于还曾除了纨绔,虽然苏家人以家法严正处理了,但也只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而以往苏伦没有辞官之前,他们地位尊崇,在粤省也算是呼风唤雨,许多地方甚至于都不收苏家公子哥的钱财。

尤其是一些血气方刚的公子哥,喜好初入风尘烟花之地的,甚至于一些人为了争夺花魁青睐,一掷千金的事情也都比比皆是,但苏家着实不像是那种家财万贯的家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