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正统 > 第八百四十五章 老少知音

第八百四十五章 老少知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胡大人,王大人,”金英笑着将一道旨意呈至他们面前,“太后的意思是让郕王于九月初六登基,你们若没有什么意见的话,咱家便于明日向朝臣们宣读了。”

胡濙看了看,一对白眉渐渐锁了起来,“......著立见深为太子。金公公,此事须从长计议吧?”

“胡大人,”金英面色一肃说道:“太后已依了你们立郕王为帝,这立太子之事你们也要驳太后的面子吗?”

“这个......”胡濙与王直互相对视了一眼。王直说道:“本官和胡大人是怕郕王听了心中不悦啊!”

“二位大人,”金英说道:“再过几日郕王就是天子了,这大明朝谁还能大得过天子?以郕王之胸襟,难道还容不下一个侄儿做太子?再者说了,要不是皇上北狩,郕王又如何能面南为君?凡做事均要有个退处,可不能咄咄逼人呐!”

“金公公说的是,”王直率先表态,“长者为储,乃太祖遗训,我等不便置喙!”说着看了看胡濙。

“既如此,”胡濙咳嗽一声,“便请金公公明日早朝宣读太后懿旨了。”

......

“原来牧云此去安南竟有这样的境遇,”于谦听了他一番讲述呵呵笑道:“牧云若留在安南,前途无量啊!”

“于大人就不要取笑我了。”

“你此番来大明是为不智,”于谦看了他一眼说道:“我若是你,当留在安南精心辅佐安南太后母子,夯实在安南国基础!你这一来,往返须半年以上,待得回去,恐早已不复之前的良机了。”

“于大人提点的是,”杨牧云笑笑,“在下为人愚钝,不堪造就。”

“你是个聪明人,”于谦说道:“怎会看不透这些呢?难道你此来并没有作回去的打算?”

“于大人目光如炬,真是什么也瞒不了你!”

“牧云心怀大明,并不留恋异国的权位,甚是难得,”于谦看着他道:“不过老夫现在要劝你一句,还是及早离开京师吧!”

“这却是为何?”

“如今大战在即,牧云何必要冒这份风险呢?”于谦说道:“鞑子大军不日就要兵临城下,到那时你想走就迟了。”

“于大人以为在下是贪生怕死之徒?”

“你现在的身份是安南国使臣,何必再漟大明这趟浑水?”于谦提醒他,“一个不好恐怕会葬身于此......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这样做不值啊!”

“可我毕竟是大明的人,怎能眼看着大明处于危难而一走了之,”杨牧云脸色变得有些激动,“不瞒于大人,我此番来是并不打算回去的。”

“你真的愿留在此处险地吗?”于谦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逐渐变得苍茫的大地,“我大明遭此重创,人心惶惶,鞑子若这个时候来攻,京城危矣!”

“那我就与于大人并肩战斗,”杨牧云昂然道:“人固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又有何憾呢?”

“不,”于谦缓缓收回目光,缓缓说道:“我们都要活着,活着将鞑子打退!”

“难道于大人已有对策?”

“没有,只不过尽量争取时间罢了,”于谦眼神透着些许无奈,叹息一声,“多争得一日便多一分胜算。”

“鞑子不会让大人如意的,”杨牧云面色凝重,“京城现在兵力薄弱,人心惶惶,许多人出城南逃,而援兵还未至,我若是鞑子大汗,现在便集合所有的精锐力量,全力拿下京师,然后分兵数路南下,将大明天下收入囊中。”

“牧云都能看得出来,那鞑子大汗就决不会放弃此等良机,”于谦抬首望天,一只苍鹰在天空中不住盘旋,正伺机抓捕猎物,喃喃道:“难道我大明当真无法度过此次劫难么?”

“我这里倒有个主意,虽不能让京师转危为安,但能帮大人多争取些时日。”

“哦?”于谦眼睛一亮,“牧云请讲!”

“现在当派一人出使鞑靼,”杨牧云说道:“最好携金银财帛等重礼前去,说我大明现在人心惶惶,朝中正商讨南迁之策。求他们不要进攻我大明!”

“这是什么主意?”于谦皱眉道:“鞑子大汗听了,岂不是更加迅速南下?”

“大人且听我仔细说来,”杨牧云解释道:“鞑子刚获大胜,现异常骄横。如我们态度强硬,说不定他们真会怕我们准备好而立即南下,但我们若示弱,他们便会以为我们人心离散,无人敢与他们一战。反而不那么着急南下了!”

“这却又是为何?”

“鞑子赢得土木堡之战,便是将我军拖垮才出手。可见他们轻易不愿与我军硬拼。以此意度之,他们更愿意我们不战自垮,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攻取我大明京师,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本官明白了,”于谦眉宇舒缓,颔首道:“你要让他们以为再耐心等一段时间就可以最微小的代价而取得更大的战果。”

“大人英明!”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于谦瞥了他一眼道:“事不宜迟,你与我去见监国殿下,把心中所想说给他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