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名侦探柯镇恶 > 第449章 家国天下

第449章 家国天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是每次灌入的内力事后都会慢慢消散,能够存留下来化为己用的百不存一。比自己修练是快了一些,但远达不到预期,还让柯镇恶每次都消耗甚大。

几次之后,冯蘅便不愿再试了。

母女两这么一打岔,柯家兄弟便也被转移了注意力。

柯崇云道:“蓉儿你不要想着投机取巧,自身内力练不到阴阳相济的境界,贸然接受他人的内力,有害无益。”

柯蓉儿娇哼一声,搂住弟弟,道:“又摆哥哥得臭架子,讨厌死了,走,阿风,咱们不理他。”

同样是甩脸子,柯蓉儿这举止就亲昵得多,却像是跟哥哥撒娇的妹妹,连带着柯崇风心里也舒服了很多。

冯蘅见状微微一笑,心道:“这才是兄弟姐妹们之间该有的样子!”

柯崇云也回过味来,摇头苦笑,道:“蓉儿似乎变得懂事了啊!”

冯蘅叹了口气,道:“心里藏了个人,自然就懂事了,可惜……”

柯崇云坐到父亲身侧,皱眉道:“怎么回事?”

冯蘅摇了摇头,轻声道:“你以后就知道了,好了,你这次过来这边,汴京那边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么?”

柯崇云望了一眼远处围拢在篝火旁小憩的明教众人,嘴唇微动,声音却直接在冯蘅耳中响起:“军队这一块已经都分拆整编好了,中高级的将领都安排的可信之人,且都分派出去了,比较不好办的人马全都交给了大师兄带去了山西,大师兄原本的三万忠顺军分出了一万留在汴京,五行旗则分派出去,接受河南各地城池,只是哲别师叔挥下的蒙古骑兵不太好安排,他们在草原上劫掠惯了,若是按照计划调去襄阳的话,怕是不好约束!”

冯蘅点了点头,轻声道:“是我考虑不周,这样,让他带兵来关中,让你三叔去襄阳,他麾下一万多轻骑都是你爹练出来的,或许没蒙古骑兵凶悍,但是军纪还算严明。”

柯崇云点了点头,又把这些日子遇到的政务人事方面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与冯蘅探讨。

母子两小声的讨论了两个时辰,这才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分说明白,至于更加长远的事情,便只能等以后再行定夺了。

这时,启明星刚刚从东方升起。

柯镇恶按在小腹的双手缓缓提起,又缓缓放下,随即吐出一口浊气。

这动静立刻引起了母子二人的注意。

柯崇云小声道:“父亲,您恢复好了么?”

“嗯!”柯镇恶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方才是在说登基之事?”

方才他将全部心神放到了沟通梵穴轮,接引先天元气之上,对周遭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过半个时辰前,他便已经接引到了足够的元气,化作了内力,只是心神消耗颇大,便又多花了半个时辰孕养精神。

这半个时辰内,他对周遭的事情还是有所感应的,所以收功后便直接问出来了。

柯崇云点头道:“本来这事情不必操之过急,但不如此,则无法统合中国之力,以应对草原大军。”

柯镇恶道:“我不是问你这个,嗯,对了,你方才说中国,这是你定下的国号么?”

柯崇云道:“国号还未定下,金国覆灭,自然不能再叫金国,是以便以中原之国暂时简而代之,至于立国登基之后,叫做什么,还要请爹爹您参详一二。”

柯镇恶也不客气,道:“叫中国挺好。”

冯蘅没好气道:“历来国号都以君主龙兴之地为号,汉、魏、晋、隋、唐乃至大宋莫不如是,便是辽金蛮夷,虽有镔铁黄金的说法,其实也与起兵之地息息相关,你这中字难道当真要泛指中原之地么,那也太狂妄了!”

柯镇恶心想:“人家元明清三个字哪个也都没有跟地名沾上边,我这“中”字好歹也与中原沾上了边,怎么就不行呢?”便道:“我觉得很好啊!”

冯蘅道:“若是叫中国,那西域、蒙古甚至南边的宋国便不要了么?”

柯镇恶道:“这些地方本来就该是中国的,怎么不要!”

柯崇云面皮一抽,小声道:“要不还是等婶婶他们醒来再讨论吧,距离登基之日还有二十多天,也不急于一时。”

柯镇恶道:“也是,‘明’字做国号也不错,都是汉人的天下。”

柯崇风二人也不知道“明”与汉人的天下有什么关系,但也没多问。

柯镇恶想了想又问道:“登基之后如何划分权力,你可有计划?”

柯崇风道:“倒是有些想法,却不是很成熟,不知父亲有什么主意?”

冯蘅闻言,面带微笑,心道:“儿子大了,终于也有点上位者城府了,懂得隐藏自己的想法,先听别人的意见,这倒是一件好事,不用担心将来被下面的人愚弄!”

柯镇恶却没想那么多,道:“枪杆子底下出政权,首先军权要牢牢抓在手里;其次要充分了解民众的心声,所以要每隔五年召集天下百姓代表,亲自听取他们的意见;第三,要以法治国,以德育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惩贪腐;第四要团结各个民族,各个阶层,人人平等,不要搞区别对待,当然前提要都是中国人。”

这四条其实在柯镇恶往日的言谈中便多有体现,只是没有说得这么直白。

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算高明,也并不成体系。

不过柯崇云却想到更多,便问道:“军权自是要牢牢控制,只是具体该如何做,譬如大宋,军权倒是控制得严格,但禁军耗费太重,且以文御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隋唐府兵战力强大,但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为祸更盛,对百姓而言甚至不如禁军之法!”

柯镇恶道:“禁军是正规军,正规军就要上战场,不能光养兵,不用兵,实行精兵政策,数量可以少一点,放出去也不要紧,每年征兵之后先集中训练一阵子,做好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为何当兵,为何打仗,树立起为国为民的崇高目标,这样就不怕他们会被个别将领愚弄,军队不能以文御武,但是还是要安排文人,他们不能参与指挥打战,只要做好士兵的思想功作,教导士兵读书识字,监督严肃纪律,打战的事情还是要交给军官。”

这自然是后世的政委制度的简化,不过柯崇云却并不觉得难以理解,这一套其实在五行旗中早已有了雏形。

柯崇云点了点头,道:“倒是可以试试,那第二条,召集天下百姓代表,是为了监督官员施政么,好是好,只是路途艰辛,穷苦人家怕是难以远行,最后有实力上京的怕也都是士绅商贾。”

柯镇恶一想也是,这可不是后世,飞机高铁,全国各地除了极个别偏远的地方,都是一两日便到,于是道:“我也只是这么一说,你结合实际考量便是,不过说到行路,有一句话你要记住,要想富先修路。”

柯崇云点头道:“儿子谨记。至于第三条,父亲的意思是要重用法家么?”

柯镇恶道:“什么家不重要,实干才重要,文人光会耍嘴皮子,道德绑架,这是要不得的,讲话做事都要负责。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光教育不行,还要保证道德落实,明确法律,便是保护道德的底线,只有底线高了,道德的上限才会高。”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了!”柯崇云的政治智商显然比柯镇恶高出了一大截,很快便领会到了柯镇恶来自九百年后的零散观点,接着又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不停询问。

柯镇恶虽然有领先了九百多年的见识,但是政治智慧和表达能力并没有比这个时代的精英高明,很多先进的想法要通过儿子和妻子的启发才能够完整表达清楚,有的观点又很明显与不适合这个时代。

但这些不成体系的观点却又能够给柯崇云冯蘅这样的当世人杰很大的启发。

这一通三人谈话,可以说是一场古今智慧的大碰撞,三人皆是收获良多,特别是即将当皇帝的柯崇云,第一次站在国家权力巅峰的角度来看柯镇恶的的观点,让他对即将建立的国家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

东边的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三人的对话也在柯蓉儿醒来的时候告一段落。

柯崇云起身道:“多谢父亲指点,儿子心中底气更足了,时不我待,这便返回汴京着手准备。”

柯镇恶道:“不急,你且休息一下,暂时忘掉家国大事,调整好状态,下午需要你出手!”

柯崇云闻言不由有些惊讶,不过并没有多问,点头答应一声,便开始打坐调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