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早八点 > 第十一章 忙碌一

第十一章 忙碌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换换思路,他回忆起与张三的交往。

两人是读研时认识的。张三是在校推荐,张剑被NJ国际学院保送,那时张剑已是学院年轻教师。

同窗三载相处安好,偶尔打网球,偶尔喝点小酒。然后毕业各奔东西,偶尔书信、电话联系。然后是九几年,经多方了解、考察,张剑决定发展张三加入。这些年张三大隐于市、任劳任怨,较圆满地完成了指派任务,评价不错,假以时日可堪重任。

如果车祸疑点未消除的话,粮食可以正常出口,其他必须停,并且这趟山东奔丧的安全,也应安排人员盯梢。

多亏张三早请示晚汇报,提醒了自己。

毕业后张三不情愿地回了老家,进入省SY厅工作。当时这种安排,完全是大哥大姐的主意。张三兄弟姐妹三人,他最小。当年大哥托福去了美国读博,然后在澳洲悉尼工作,大姐毕业后留B城,老家只剩下父亲和继母,还有孤零零的小爷。从照顾老人的角度考虑,怎么着也得在他们身边留一个,所以这份差事自然落到了张三的肩上。况且张三打小在小爷那里长大的,他爷俩感情深,而因为历史原因,张三父亲与同城的老叔关系一般,不常走动。同样因为历史的原因,小爷恢复工作后,与自己的儿子极少联系,他大女儿又在新加坡教书。所以无论哥姐,还是小爷那边的小姑,都希望张三回家,并为此慷慨承诺。

张三念及小爷的恩情,也无法拂逆小爷的恳请。当年张三父亲再娶时,恰逢他处在油盐不进的叛逆青春期,搞的家庭氛围紧张,而哥姐都在外躲清静求学,即无暇也无力做张三的安抚工作。恰逢此时,小爷感觉到自己大侄子的二婚,也许要败坏在调皮捣蛋的孙子手里,于是主动把张三接了过来当爹养,从此爷孙俩关系亲密无间。

于是,年轻气盛的张三放弃了教书育人的梦想,回到了家乡。一方面他觉得要为小爷养老送终,另一方面大哥向他承诺,如果工作不如意,一旦国外安顿下来他随时可去。

就这样,张三稀里糊涂工作了。

安排到厅里外经处工作,与张三的专业还对口。人际关系,家里人给他铺垫的不错,主管的副厅长的叔叔曾经做过小爷的部属,处长更没得说,是父亲大学同学。

清苦的求学生涯,练就了张三吃苦耐劳的品质。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坐得住,只要有工作干就行。可在偌大机关里,实在讲,新来乍到的他,就没有什么固定的分工或者课题。每天的工作是随机应变,东跑西颠。如果说上班到岗后明确要先干点啥,那就是给处长打扫办公室,并冲杯龙井茶。

这个礼数要有的,为此父亲开导过他。处长是看着张三光腚长大的,处处关照他。为了避嫌,张三不光打扫处长办公室,顺带着不大情愿地打扫副处办公室,一视同仁嘛。

仅仅过了半年,因为勤奋好学,诚恳待人,业务出众,被火箭般提拔为处长助理,并兼任厅直属的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理还是处长鲁宾,计划经济年代,政企不分。

厅里年轻人羡慕张三,爬得快不说,还实惠。企业兼职的好处,是不用天天到厅里上班,并且私下里还另外享受企业的福利。厅属公司是独立法人单位,经营利润可以补贴行政支出,花钱报账比较方便。

张三升职后,实打实业务少了,反倒增添了更多体力劳动,厅里的福利工作全权由他负责,直白点,就是上上下下的菜篮子工程。

那段时间,他所学专业基本报废,干的是搬运工工作,张三没有乐不思蜀,反而心里感到空荡荡的。大学生活,从早到晚上课、自习,基本上对得起含辛茹苦,一票难求的免费高等教育,工作干好了,专业反倒荒废了。

也许每个人都一样,从校园进社会需要个过程。

临近九点,张三迎接市SW局刘副局长,张三特别请来的嘉宾。寒暄过后,邱总陪着上楼。没过几分钟,高总陪着客人乘面包车到了楼下,张三与客人一一拥抱,乘电梯去会议室。

今天的会议高总主谈,赵安娜主译。

见到赵安娜,俄罗斯客人热情似火,张开双臂,直接把安娜揽到怀里拥抱。

“这单业务安娜一个人就搞定,我们都是作陪的!”张三对刘局长笑道。

因为熟络,刘局长玩笑道:“有点亏!我进来只跟安娜握手了。”

安娜听后,微笑走到刘局座位前:“领导,补个拥抱!谢谢您光临!”

俄罗斯人看出来诙谐,哈哈大笑。

九点整开会,双方各五人入座。经过前期几次谈判,1.2万吨聚苯乙烯进口的所有细节已经落实,今天走过场签字。

因为俄方要求录像,所以先请刘局长代表主管部门讲两句,然后俄方代表团团长讲两句,最后高总讲两句。

会议准备工作充分,椭圆形桌面两侧摆放着双方国旗,会谈人员桌前立着名牌,桌子正中是个花篮。

张三看了看自己身后坐着的隋秘书,点头赞许。

随后的时间里,主要由高总,赵安娜与俄方主谈逐条逐页核对文本内容。张三与刘局探讨二手工程设备,比如挖掘机,推土机的进口报批流程,也谈到了他所关心的房价走势,与俄罗斯人聊聊美食美景。

一小时结束会谈,与会人员在背景墙前留张全家福。高总陪客人回宾馆,张三请刘局到办公室再聊几句,看得出刘局有此意。

“张总,你这买卖不小,一个单子几千万!人员素质高,藏龙卧虎啊!高总我俩时不时见面,我没看出来他英语这么好,赵安娜更别提了!”

“刘局夸奖了!这种大单我们一年碰不到几个!今儿你来指导工作嘛,这福气就找上门了。”张三客气道:“合同金额是不小,但利润薄。我们不是专业公司,进口后没有销售渠道,一般清关后直接转售给上海或宁波的化工公司,大部分利润在人家那里,我们等于做批发。会上咱俩聊的二手设备进口,其实项目很好,进口利润在2-30%左右,需要进口批文,一个是SW部,一个是SJ总局。搞混凝土康总你熟悉吧,每年挖掘机等工程设备购置就不少,暂时我们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太大,维修率高,一台设备窝工每天损失1-2千。二手进口便宜,因为国外折旧率高,算来算去很合适。康总上个月在塘沽买了几台小颂挖掘机,与其这样刘局你不妨帮帮他,这也是双赢的事嘛!”

“康总德高望重,他可以与我们局长直接谈,比我传话效果好。这件事我回头问问贸管处,怎么个程序打听清楚了你们来一趟。张总,就是说,是以你的名义办理进口批文对吧?你跟康总很熟悉?我这话问的!你搞地产,他搞混凝土怎么不熟!”

“我俩熟,他是我公司股东之一。他也没跟我提进口二手设备的事,我估计他没想这么深,也不在乎多花俩钱。咱俩上下级,探讨工作嘛,我觉得这事你们局出面办理名正言顺,有条件为啥不用?办理批文差旅费用你们报个数我出。”

“你说是两套手续,缺一不可。”

“另一套我办。”张三回答:“其实刘局你办也行,各部门人员不都是调来调去,彼此熟悉呀。”

“你的意思都我来?”刘局问。

“实不相瞒,我是这么想的,又不用你亲自跑,下边人办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