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二章 前置科技都满足的顺畅
应该说,这些盐商如果有这样的“斗争”能力,还是让人欣慰的,至少没烂到让刘钰觉得毁灭了拉到的地步,至少将来他们可以转型,转型成为对外扩张的资本集团的一部分。
但就怕简直是一滩烂狗屎。
他们其实可以抓住大顺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大顺每年的税收、资产,是不足以和他们对抗的。
某种程度上讲,两淮盐商的资本总额,是比大顺正常国库年收入多的。
而且大顺没啥控制力,最多也就是控制点漕米,保证几百万石漕米,除此之外,啥也不行——大顺在经济干涉上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证京畿地区的粮价。除此之外,都干不了。
这个弱点,是可以利用的。
就算打经济仗,那也得有钱有物资不是?可大顺哪有钱啊。
刘钰的计划很简单,既然别的都好说,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盐商靠资本来对抗,那就不得不提防这一点。
漕运改革,使得长芦盐场的大量走私盐积压。
除了长芦盐,还有营口盐、台湾盐,盐,理论上绝对不缺。
但,大顺没有足够的钱,囤积足够的盐,以备打这场仗。
因为盐不是白银变的,需要囤盐,白银不能当盐用。大顺连储备粮都不足,哪有钱储备盐啊。
那么,怎么办?
这时候,松江府银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盐商给刘钰行贿,刘钰就可以用行贿的钱做利息,立刻借到几百万的白银。
这几百万的白银,可以提前支付给长芦等地的煮盐户。
一来,低价囤积他们之前多生产的走私盐,漕运被废,走私盐根本没有销路了。
运不出去,堆在家里,自然可以低价出售。
二来,也可以提前支付给别处的盐商,预付一定的款项,让他们增加生产。
两淮盐商的资本虽多,但实际上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并不多。
大量的白银用于放贷;还有一部分用于盐的转运,是一种流转状态,他们手里能够迅速动用的白银,并不是很多。
往多了数,能动用的流动资本,往大了算,2000万两。可2000万两,能吃多少?敢吃多少?真有那么团结?
如果淮南盐商准备在淮北盐区搞事,那么,就放开盐往外卖。
能吃多少,卖多少。
盐的利润在那摆着,他们敢吃,朝廷这边就敢卖。
真要是胆子大,把刘钰用他们的贿赂作为利息贷出来的白银卖的盐都吃了,转手就能赚几百万两。
等着他们吃不动了,认输的时候,再派孩儿军抓人——大顺不是英国,也不是荷兰,没那么多完善的法律,故意扰乱盐政,这也可以定罪嘛。
如此一来……
松江府银行获得了利息。
朝廷获得了利润。
同时,又查抄了足够的盐,建立储备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到时候淮南盐商的资本基本都被吃光,一旦他们打输了,那么淮南掩盐政改革也就没有丝毫阻力了。
届时,盐,归朝廷储备库。
本金,还给银行。
赚的利润,朝廷存入银行做贵金属,利用盐和随时兑换,推广钱钞。
刘钰还真就不怕他们玩,就怕他们不玩。
如果他们不玩,直接认怂,那也就是白练手。把受贿的这些银子当了利息,明年把盐卖出去,收拢本金还本金,也就赚个走私盐积压低价的利润,没啥意思。
这种办法若要成功,需要四个前提。
而且,这四个前置条件,现在只有一个没有确定,剩下的都确定了。
首先,需要海运基础。
海运不只是能保证长芦、台湾、营口等地的盐,能够迅速运达连云港……或者叫海州。
更是废弃漕运的保证。
其次,有了海运和下南洋基础,废弃的漕运,使得长芦盐的大量走私盐囤积,严重过剩。
今年这些过剩的盐,又保证了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可以用低价收购这些过剩盐,预备打这场盐之战。
第二个好处,走私盐被切断,淮北盐改的效果,那真是立竿见影。
今年能卖出的盐,绝对比之前要多,也更加证明了盐改的正确性。
有些人只能看到表面:实质上,是运河走私盐的市场,因为漕运被废,空出来的市场被官盐占了,这是真正原因。但在别人眼里,那就是盐政改革的功劳嘛,一改顿时就两倍增加,简直制度万能。
再次的条件,就是松江府银行的大量海贸白银。
可以保证刘钰可以迅速用不太高的利息,借到足够的白银,甚至半白银半纸钞。
这些借贷来的、或者少量增发的纸钞,可以作为资本买到盐之战最重要的筹码:盐。
而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朝廷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玩的。
最多拿出二三十万两,作为盐改今年的垫付,力求把盐改推行下去,免得无人买票,可以先做本金买盐由政府卖盐。
这三个条件现在都已满足,那么最后一个条件,就是皇帝了。
皇帝,想不想这么玩?
如果皇帝不想这么玩,而是迷信皇权力量,以特务组织去查办那些买盐囤盐的,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封建皇权的铁拳,那就玩不转了。
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皇权的力量,可以抓人,但却不能保证商业买卖,反倒会制造诸多混乱。
大顺的经济管控能力和基层行政能力,一滩屎一般。抓人还行,管控无力。
所以刘钰需要把各种好处、因素都写清楚,等着皇帝回信。
皇帝回信同意,他就收钱。
皇帝不同意,他就不收钱,免得麻烦。
至于说盐纲改盐票,这就不是问题。总承包商反对,次级承包商中的一部分人可是支持的。而且还有一支关键性的力量,渴望转正的私盐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