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他来自大唐,最猛山贼 > 第233章 中京相聚的会议

第233章 中京相聚的会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么就说明,这一次短短三天时间还需要商量商业问题和情报布局的问题。

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事情,很多都是复杂难断的,众人跟对于李耕目前所提出的,全力支撑起,未来一两年之内接管渤海国政权的行动上来的计划,都怀有很大的疑虑。

武玲珑对于扶余府现在的情况不是太满意,她理想中的扶余府应该是现在最富裕的独立王国,而不该是为其他地方输血的血库。

这是她的眼界局限,并非是她的错,不过这一点李耕并未点明而是三言两语先解决了这段时间他们遇到的一些难题。

比如农业税是否增加,商业税该如何收?按照原来编制的黄册统计人口的方式,以及按照大唐鱼鳞册统计的土地方式该如何变通等等问题。

再就是兵员的扩充现在还要不要继续,毕竟扶余府现在的财政无法负担更多的军费。

还有新城那边的建设情况,目前已经安排了大量的逃难的百姓进入新城地界,可是这些人都没钱没财产,如何让他们自主的成为新城的一份子?

针对于此,李耕告诉众人,忠义军在扶余城的新城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必须完成的,所以不着急,因为有大量的难民,那么先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

忠义军的新军暂时不用增加了,但仍然要走精兵路线,并且还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将由高庆郁和薛刚回去负责,但是薛刚明年年初的时候还有军事任务。

农业税和商业税按照旧例先不要改动,扶余城目前的一些小型工程仍然继续,吸引来自各地大商行和有钱的投资比较重要。

农户的统计和土地的统计暂时不用,因为忠义军还需要继续推广他们开发农耕的策略,新开发的土地免三年税,这一项工作仍然坚持下去,顺带着也解决了新城那边难民的问题。

有一些小政策仍然要继续坚持,比如工商业的扶持,奖励工匠的发明创造,鼓励别人投资炼坊,水泥窑口,玻璃的烧制,越多的人干这个才越好。

顺带着因为这些基础工业可以带动很多人做工,另一个方面,还会带动采矿业运输业甚至基础交通等等一系列的发展。

很多难民没有土地没有财产,那么这时候如果因为一份工作可以让他们养活一家老小,那么对于他们安心留下来会有很有帮助。

尤其是秋冬季节,农业生产减少,但手工业和各个工坊都在大量招人,做工不等同于下九流,只要收入增加,做工的人自认会有社会地位,对与忠义军的认可程度也会最高。

这段时间,李耕更关心的则是在扶余府中地区开展的教育事业,这是民众普及简单工业化的基础,所以一开始都是有忠义军出资搞得。

对于兴办学堂,那可是普遍得到当地百姓的赞成的,甚至孩子进入学堂,还有会管两顿饭,早饭和中饭,早饭必须有鸡蛋的规定,让很多人把孩子都送进了学堂。

至于参议团对于李耕比较激进的要兼并整个渤海国计划的分歧,李耕的说法是,时间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很多事情没想到会发展这么快。

“他们觉得还是逐步蚕食比较稳妥,一旦激进,扶余府的财富不足以支撑渤海国这么大的地盘,忠义军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武玲珑解释道。

“机遇和挑战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初我们在抢兴城的时候,恐怕也没有顾虑那么多!将一个完善和完整的渤海国直接拿过来,要远比我们重新建造一个新渤海要划算得多!这件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做!”李耕斩钉截铁的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