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山河后庭花 > 第七章 夺嫡(三)

第七章 夺嫡(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公元五百九十三年、隋朝开皇十三年,联合前北周千金公主、下嫁突厥可汗为可敦的大义公主宇文女贞挑动突厥乱隋亦是阿姮灭隋复仇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大义公主宇文女贞原是北周赵王宇文昭之女,起初在北周被封为千金公主和亲下嫁于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后来北周为隋帝杨坚所取代之后,千金公主宇文女贞被隋帝杨坚赐姓杨、改名大义公主,意在命宇文女贞“深明大义”改为隋朝公主,代表隋朝利益继续和亲突厥,使得已沦为亡国公主的宇文女贞无奈屈服。

但其实,正如宇文女贞之名一般——宇文女贞之名得于植物女贞子,而女贞的花语就是永远不变的爱,一如宇文女贞对周朝家国和所在乎的爱人家人故国永远不变的爱——她宇文女贞心中仍是忠于旧朝北周、心中深恨灭国仇人杨坚。在这一点上,曾经的周朝千金公主宇文女贞和曾经的陈朝镇国长宁公主阿姮是如此的相似——隋朝都是她们的灭国仇人,她们都深恨亡国宿敌杨坚!

正是因为宇文女贞与阿姮同为亡国公主、同样对于旧日家国所爱深情,所以二人在今年一次宇文女贞恰好随其丈夫沙钵略可汗进京朝见、阿姮恰好随杨广入京述职时在长安城中偶遇而惺惺相惜结识,结为好友,在一番惊喜洽谈后决意共同挑动突厥乱隋。

而这一次,恰好时机来了。隋帝杨坚在灭了陈朝之后,以陈叔宝屏风赐突厥大义公主宇文女贞。可是大义公主宇文女贞以其故国周朝宗国之覆,心常不平,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亡国伤情。

隋帝杨坚知道之后,闻而恶之,礼赐渐薄。

彭公刘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杨钦亡入突厥,诈言刘昶欲与其妻作乱攻隋,遣杨钦来密告大义公主,发兵扰边。都蓝可汗信之,乃不修职贡,颇为边患。

对此突厥边患,隋帝杨坚派遣车骑将军长孙晟使于突厥,微观察之。

这车骑将军长孙晟可是大名鼎鼎的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这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书史,擅长骑射。在北周时期,仅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他受隋朝两代皇帝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这长孙晟一双优秀而著名的子女就是未来大唐名相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观音。

话说回来,这大义公主宇文女贞见到长孙晟之后,言辞不逊,又遣所私胡人安遂迦与杨钦计议,扇惑都蓝可汗,企图实现和阿姮的南北夹击反隋之策。

待长孙晟至京师,具以状闻,令隋帝杨坚深为忌惮不悦。于是杨坚派遣长孙晟千万索要杨钦,可都蓝可汗却是不与,而是和长孙晟说:“检校客内无此色人。”

于是长孙晟就贿赂其达官,知杨钦所在。是夜,掩获杨钦,以示都蓝可汗。

这长孙晟不愧是睿智无双的大外交家,他不仅用计抓获了被都蓝可汗扣押的杨钦,还揭发了都蓝可汗的后母、此时继娶的大义公主宇文女贞与其他男子私通之事,令国人大以为耻、牢牢抓住了大义公主宇文女贞的把柄令都蓝可汗蒙羞大怒。

于是在长孙晟的这双重施压之下,都蓝可汗不得不抓起安遂迦等人交给长孙晟。

对此,隋帝杨坚大喜,加授长孙晟为开府仪同三司,仍遣入突厥废大义公主宇文女贞。

当初杨坚取代北周时,几乎把周朝宇文氏的皇族屠戮殆尽,之所以留宇文女贞一命不过是利用她继续和亲突厥而已。而既然当今大义公主宇文女贞已生反意,那这“大义公主”于隋朝而言再无大义意义、反而成心腹大患了,故而杨坚已经下定除去已生反对敌意的大义公主宇文女贞了。

此时,内史侍郎裴矩请说都蓝可汗使杀公主。时处罗侯之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于隋朝,而对于此,隋帝杨坚想到让突厥人自相残杀以借刀杀宇文女贞的方法,派裴矩和突利可汗说:“当杀大义公主,乃许婚。”

突利可汗回来之后向堂兄都蓝可汗进谗言说隋朝对他们突厥大怒就是因为大义公主宇文女贞挑唆反隋,于是都蓝因此发怒,为了自身利益杀了大义公主宇文女贞,更表请婚,朝议将许之。

对于此突厥变故,长孙晟则向隋帝杨坚进言说:“臣观雍虞闾反覆无信,直以与玷厥有隙,所以欲依倚国家,虽与为婚,终当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必受其征发。强而更反,后恐难图。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素有诚款,于今两代,前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虞闾以为边捍。”

对此,隋帝杨坚则言:“善。”复遣长孙晟慰谕染干,许尚公主,对而今对他大隋曾经献身突厥却而今毫无利用价值的原北周千金公主宇文女贞、而今“大义公主杨女贞”随意擅杀、弃之如敝履、毫无怜悯感激而只如轻轻烧了一片枯叶一般云淡风轻、毫无所谓。

而当大义公主宇文女贞调动都蓝可汗反隋败露后而反被都蓝可汗所杀之后的一个月,在扬州的阿姮则收到宇文女贞死前托付心腹侍女不远万里从突厥草原送来的一方染血丝帕。看到这方上次阿姮与宇文女贞相见于长安时阿姮赠予宇文女贞的这方江南丝帕上染红的鲜血泣不成声、更紧紧攥紧了自己腰间佩戴的琼花香囊而痛不欲生、百感交集——看到这方丝帕,阿姮明白了宇文女贞在突厥临死前将与阿姮共同的未遂亡隋复仇愿望托付给她了!阿姮更是痛惜悲伤那样鲜妍美好、无私为周隋和亲奉献一生的英勇女子宇文女贞竟然最后落得惨死下场!

阿姮虽然只和宇文女贞见过一面,可那一面,阿姮却是此生不忘。

此时的男权社会,所有朝堂叱咤、政治翻涌尽是男人的风云天下,而在这当中,女子的存在总是被刻意掩盖忽视、轻易否定,甚至连名字都根本没有,只有一个冷冰无情的姓氏。尤其在这政治权力中心的皇室,在这唐朝之前,同为皇家血脉的公主连记名立传的资格都没有,甚至世人只知道皇帝有多少儿子亲王而不知有几个女儿公主。但往往,在这些皇家公主之中,根本不乏心智才干远胜于男子的女子公主,而北周的千金公主宇文女贞与南陈的镇国长宁公主陈姮便是最好的典型代表。

阿姮犹记得,那一日长安初雪,她走在长安的街道上静赏着漫天飞雪,却是当时偶遇的一身突厥服饰、异域打扮而眉目俊秀、气质超凡的宇文女贞一眼就吸引了阿姮的目光。此时,阿姮并不知道她就是突厥可贺敦、大义公主宇文女贞,但阿姮从她那一双别样深沉翻涌又无限坚毅复杂、似有无尽故事的寒星美目之中一眼就知道她一定是一位与自己一样有着对隋朝有灭国之仇的北周亡国公主——因为从她那会说话的眼里,阿姮分明看到了和自己眼中一样的特殊与情感。

或许是缘分吧,对面的宇文女贞看到阿姮也不约而同地和阿姮一起走向彼此。命运缘际中,两位对旧国念念不忘的亡国公主一见如故、互诉衷肠,在长安的漫天飞雪中畅谈一日以诉尽彼此命运际遇与家国衷肠。

正是因为宇文女贞与阿姮相似的亡国命运与家国忠情,使她们特别能理解彼此、完全能知道彼此对故国旧日地喜怒哀乐、对共同的灭隋计划一拍即合!

在阿姮和宇文女贞诉说完自己身为大陈镇国长宁公主的曲折前事和与杨广的特殊爱恨之后,让阿姮曾经的家国历史在她的叙述中再活了一遍。宇文女贞听完阿姮的经历唏嘘感慨不已,于是便娓娓道来了亦让阿姮无限悲叹感慨的她宇文女贞的曲折一生。

她的身份是北周的千金公主、隋朝大义公主,同时也是突厥汗国的可贺敦,而她用她柔弱的身躯,指挥着突厥人与隋朝的展开了十余年的较量。

她的一生,如此屈辱曲折又如此起落传奇:

她当年身为北周赵王宇文招的女儿,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贵族郡主,可身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她偏偏被选中封为千金公主和亲突厥。

而当时千金公主宇文女贞北周所处时代像三国一样,“北周—南陈—北齐”三足鼎立,而北边受到强大的草原民族突厥的威胁。战争一触即发,本该“社稷依明主”却只能“安危托妇人”。在这样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人们很容易生出一种飘渺虚妄之感,而千金公主宇文女贞经历了国破家亡,更深切地感受到世事的变幻莫测,进而生出荣华难守的无常观。

她的堂兄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荒淫无度,为了缓和同突厥的关系,便将她嫁给了突厥的沙伯略可汗。远嫁突厥,非千金公主本意,“太平若为将军定,何许红颜苦边疆”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再无奈,为了家国大义,她也不得不远嫁突厥。

但她一开始还是幸福的。沙钵略可汗对她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此时的她已经忘记了思乡离别之苦、还想着效仿当年明妃王昭君为北周和突厥的和平奉献一生。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她宇文女贞远嫁到突厥第二年,作为外戚的杨坚篡夺了北周的帝位,建立隋朝。

为了巩固王朝统治,杨坚大肆屠杀北周皇族、斩草除根,下令将北周太祖宇文泰、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的子孙一网打尽,全部砍头灭族。隋帝杨坚先后共诛杀北周几任皇帝及宇文氏宗族子孙有姓名留于史书者凡六十三人,他们每家被灭门的人数,史无记载,粗略估计,至少是这个数字的十几倍或几十倍,其中便包括她宇文女贞的父亲赵王宇文招全族。

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千金公主宇文女贞和后来举国被隋朝所灭的阿姮一样,深切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她恨杨坚,切齿的恨,让她瞬间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她要让杨坚血债血还,从此便走上了一条疯狂的复仇不归路。

直到这一日宇文女贞遇到了同样与自己一样对隋朝有亡国大恨的原陈朝镇国长宁公主阿姮,她的复仇心志才有了共鸣。

不过,悲叹于宇文女贞如此悲惨的和亲命运,阿姮忽然感激庆幸当年自己的父皇陈顼和母后柳敬言是有多爱自己,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把自己当做和亲棋子、政治工具而只愿护她一生真心幸福!

当年沙钵略可汗可汗看到爱妻千金公主宇文女贞悲痛欲绝,便决定举国之兵四十余万讨伐隋朝,替公主复仇。突厥于公元五百八十二年、隋朝开皇二年正式与隋朝宣战。此时的隋朝发生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的三方叛乱,杨坚正全力以赴对于内乱,对于突厥并未加设防,突厥军队势如破竹,逼近长安城,胜利似乎也越来越近了。

杨坚这才手忙脚乱,好在当时的长孙晟足智多谋,面对突厥大军,奏议杨坚用离间计挑动突厥各部,最终令沙钵略可汗的政治联盟土崩瓦解,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最后兵退长安。

经过几次战斗,加上突厥内部战乱不已,沙钵略可汗处境日益困窘,虽然她千金公主宇文女贞此时还不到二十岁,可她自幼博览群书,又见惯了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自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丈夫面对的是怎样的绝境。为了帮丈夫尽早脱离险境,她只好委曲求全,暂时将国仇家恨放在一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