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拯救大明! > 第18章 护矿队

第18章 护矿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子成没有任何化验设备,最高端的辅助器材就是药铺里秤药用的戥秤,他唯一可以依赖的便是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思维。

大明的枪炮、兵刃制造可谓混乱无序,早年间吏治清明,户籍制度尚未崩坏时质量还可以,到了中后期就逐渐抽象起来,比例全凭工匠自己拿捏,在一次次实验中逐渐确定,然后师徒相传,一但断代就再重来一遍。

像《火攻挈要》这样的书已经是相当精细了,但仍然没有比例、尺寸,所画图纸“示意图”的成分更高一些。就连这样的书,也还得要三年后才能刊印。

螨清所造军械质量要好些,但也绝不是因为什么标准化,而是因为杀头杀的多,推行责任制,在铳上刻上工匠名字,有问题就杀。用这种法子竟然能在兵器质量上压大明一头,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

因此赵子成很注重在这个时代推广标准、数据化的思维,即使因为客观条件,这种思维想要有用武之地还需要经过许多努力、克服许多困难,但它带来的效应会是指数级的,在赵子成这个团体不断进行规模化之后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效果。

材料、技术、战术是赵子成定下的三个努力方向,这三者相辅相成,若是材料不能进步,便在技术上进行发展,这边是圆形窑诞生的意义。如果技术不能进步,便在材料上想办法,后续如果要造火炮,即使造不出后膛炮,也要努力使材料进步以求降低炸膛率。最后一步就是战术上进步以不断扩大材料、技术带来的优势。

赵子成带着王路生等人不厌其烦的做着相当原始的实验,高岭土、碳渣、焦粉、细河砂甚至草木灰,不断打乱重组,烧结测试,并一一记录。

如果仅仅是为了杀鞑子,那赵子成完全有自信依靠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与动员体系,拿着跟鞑子同样水平的武器打服他们。

事实也证明了,明末战争本质上仍然是冷兵器战争,尽管众多火器在相当多的战役案例中发挥了作用,但仍然不能改变冷兵器战争时代的本质,那就是在武器技术代差不存在或者不明显的情况下,谁的组织度越高,谁就能取胜。

自从卫所制度衰败,募兵成为主要兵源、军士地位低下,明军的组织力就成了笑话,抗倭时就曾上万人被几百人追着跑,跟农民军还能比烂拼上一拼,遇到鞑子进关那只能恨自己少生了几条腿了。

许多人将明亡归结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的确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大因素,但同一时期的螨清也缺衣少粮,甚至一度为了节约粮食而杀奴,为何这种情况下鞑子仍能保持相当的战力?只能说八旗制度在早期的确提升了军事组织和动员能力。

但在赵子成看来,这只能说是比烂,而并非是鞑子有多高明。到了如今以汉军旗为主要战斗力的鞑子军队已经不是野猪皮活着的时候那支部队了,阵亡百分之十仍然不退在这个时代是个奇迹,在后世看来就只能算军纪涣散、费拉不堪。

如果赵子成只为弄死螨清,实际上不需要什么超出时代的技术水平,只需在部队训练和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即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