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拯救大明! > 第11章 圆形窑

第11章 圆形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庄里的空地上,不下井的工人们各自成组打夯,麻绳栓着石头,力要使齐,要用巧劲,石块不断上下,土地逐渐砸的平整坚硬。

旁边有人喊号子。

“说古人、道古人,说段古人你听真。

一良贤女数孟姜,二郎担山赶太阳。

三人哭活紫荆树,四马投唐小秦王。

伍子胥把昭关闯,把守三关杨六郎。

七星坛前诸葛亮,八仙过海闹嚷嚷。”

这一听便是白马湖一带人,有人嫌他喊得不够劲,索性自己来喊。他们衔接有序,不至于乱了节奏。

多么火热的劳动场面!

王路生羡慕的看着这一切,最近成哥儿把大伙儿分了几堆儿,他天天要去跟成哥儿上课!

天爷爷!他王家八辈子没出过一个拿笔杆杆的人,上的哪门子课?

他多么想参加劳动呀!

正想着,便穿过打夯场,来到一排新房前,这是成哥儿用烧出来的第一批砖盖的,还没干透,里面潮乎乎。

成哥儿已经在里面了,还有几位“同窗”也已各自坐下。王路生连忙进去,先给成哥儿哈哈腰示意,从他手里接过一张画着图形的纸,找地方坐了。

这些纸上完课后都要收回去的,成哥儿说了,凡是社员,就有为社里保守秘密的责任,这纸上的就是顶大的秘密!他们几个还起了誓哩!

赵子成看着眼前这些“学生”,也颇有些无奈,果然第一批工人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要说以前这些人下井挖矿,只能勉强算半个工人,他们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仍旧是十分古典的,他们并非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些混饭吃的“破落户”。

但如果这纸上的东西能成功,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从书上看此时佛山一带的铁厂已有数千人的雇工,而此地有煤有铁,靠着大运河,头枕沂蒙山区,脚踏苏北大地,若是建立起了完善的、巩固的、属于大家伙儿的工场体系......

那会是什么光景!

想到这里便不由抖擞精神,热火朝天地讲解起来,当然遇到王路生这般总是神游天外的,也不免上去几脚,先生打学生,那还不是天经地义么!

纸上画的是改良过的圆型窑,不要小看了这种土气的炼焦法。

所谓炼焦,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通过热分解和结焦,产生焦炭、煤气以及其它化学产物的过程。焦炭是钢铁冶炼的重要燃料和还原剂,是决定冶炼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煤气和其它化学物即使现在一时利用不了,却也意义重大。

如果以后赵子成能用煤气发展出来平炉炼钢,那么别说建奴,就是把那欧洲几强捆在一起,在他面前也不是个儿!

前工业化的炼焦炉一般分为萍乡式和中兴式,后者正是在几百年后诞生于赵子成脚下的这片土地,可谓是量身打造。

与萍乡式的长炉相比,中兴式圆型炉出焦率更高,燃料消耗更是仅有前者十分之一左右。华夏大地上早在宋代就有人开炉炼焦,但发展至今日,仍然不能与赵子成手中的这份技术相比拟。

开玩笑!直到二十一世纪一二十年代,还有人偷偷利用这种土法私自起炉炼焦呢!这说明即使在那个年代,只要利用得当,这种炼焦法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