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拯救大明! > 第2章 九山王

第2章 九山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边锣鼓呐喊声渐行渐近,远远还见一面并不鲜亮的大旗,上书“九山王”。

赵子成随即了然是哪伙贼寇竟有如此胆量敢打台家庄。

王俊,字肖武,今年山东大旱,沂州又遭了蝗灾,王家本是当地大户,不多久就被饥民洗劫一空,这王肖武倒也光棍,索性杀官造反,领着一帮饥民上了山,占据苍山、抱犊崮、曾子山等险要,啸聚二千余人,自号“九山王”。

这名字着实不太响亮,九座山头就敢称王吗?但王肖武颇有将才,官兵屡次进缴都被其化解,来去纵横,干扰漕运,前不久还在济宁州劫了北上的贡绸!

事实上,有明一朝,九山贼一直没有被剿灭,明亡后,王肖武联合附近贼寇,积极抗清,甚至在顺治八年时攻陷了郯城。

在灾年养活两千口人哪里是容易事?抢来的绸缎也不能当饭吃,附近百姓也早已没什么余粮,整个鲁西南,几乎只有运河沿岸各闸各仓有粮食。然而济宁州等地城池坚固,驻有重兵,小闸口则粮少,杯水车薪。

于是连接中段运河与山东运河的关隘台家庄闸口就成了他的目标。

祸不单行,今日管理附近一十四座闸口的复闸闸官孙之林和峄县工房主事李成栋恰恰巡查到台家庄!苦也!丢了粮死些百姓不算什么,要是死了官可就成了大事!

台家庄河道边是两排商号、货栈,上了郁家码头是一片小广场,有茶棚等办事场所,着实无险可避,而当地大户的深宅大院或许安全,可却离码头有相当一段距离,随员军汉要护着两位大人杀出重围却也是不太可能。

有随员很快反应过来,组织人手保护诸位大人,闸坝所属的闸夫力役也被督促上前,这帮手里只拿着扁担甚至茶棚里的板凳的苦命人,现在竟被要求站出来保护他们的大人了。

众贼打破了第一道栅,台家庄大户的家丁中最忠诚的还在与贼人交战,但一方面寡不敌众,另一方面饿红了眼的人爆发出的战斗力实在令其难以招架,丢下几条人命后,剩下的就不肯再上前,向大宅方向撤去,有头脑灵活的已经打算逃至家主内宅,誓死保卫主人!

如果保卫不住,只能把刀口转向,杀人献个投名状了。

一众贼人终于涌入巷道,当先一个身量高大,络腮胡子,衣衫尚算得体。此前抱头跪在地上祈求活命的男人已被一刀砍了脑袋,腔子喷着血,仍旧保持跪姿。赵子成总觉得这个无头人身上的衣裳有些熟悉。

见退无可退,先前船上的军汉只得抽刀向前,与众贼厮杀在一起,几个年轻力壮的挑夫见状也想往前攒,被赵子成拉住,一脚踹到后面。人家当兵吃粮,杀贼是本分,更何况赵子成认为他们上前绝非为了尽忠职守,怕是更多为了他们的那船货。

数息之间,前面已经接上了仗。那高大贼酋使一口宽刀,舞的密不透风,他右手挥刀向上一抬,一个军汉的刀就被抵住,当胸一脚踢开,再接着欺身而上,一声清脆的穿透皮肉声音,军汉后背就透出一个刀尖来,刀却还是亮晃晃一片白!

见此情形那两位大人再也难掩惊恐之色,嘈杂中,赵子成耳朵一动。

“嘶啦~”有人张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