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家养小首辅 > 第268章 第268章

第268章 第268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这种说法却迎来杨崇华一系的抵触,杨系一众人先拿着薛庭儴资历不够说事,又说先皇手谕和遗诏之间,到底哪个大,应该遵循哪个。

值此之际,持服二十七日的时间终于到了,新帝和众大臣除服。

大臣们也就罢了,皇帝除服却是有规制的,尤其是新帝即位,为了表示自己很哀痛,一般都是大臣们屡屡劝说,新帝才表示不得已脱掉丧服。

可惜最近朝堂上的事太多,到了当日,本该是大臣上书规劝,竟无人记起此事。

其实也不是无人记起,不过是说到先皇的话头,下面一众大臣又开始撕了起来。撕着撕着,就忘了正茬。

杨崇华一系在褪去最初的措手不及下的慌乱后,爆发出的反攻之力并不差。

先就这大面上和薛庭儴一系人撕,另一头则命人攻讦替薛庭儴出头大臣的私德或者其他什么。

这是朝堂上一贯用的老把戏,围魏救赵。先把你搞臭,搞臭了你说什么就没人信了。

不过这种把戏你会,不代表旁人不会。也因此撕到最后,大家连本来初意都忘了,谁还记得新帝到底要不要除服。

总而言之,近些日子朝堂上乱成一锅粥。

就在这时,工部有人上奏帝陵已经修建完毕,也就是说先皇可以拉去下葬了。

这帝陵并不是先皇驾崩之后才修的,早在□□时期,帝陵便一直修着,修了几十年。轮到嘉成帝登基以后,更是没忘了给自己修陵这茬。

所以说帝陵是早就修好的,工部那里只需按制进行最后的修缮即可。

先皇下葬可是大事,在新帝一力坚持下,朝堂上暂时风平浪静,都为先皇出殡之事忙碌着。

先是钦天监选好吉日,剩下的活儿就是礼部来办了。

礼部负责统筹,其他各部各司都没闲下,也算是全员出动。

到了当日,还是半夜的时候,紫禁城便忙上了。

而内城中各家各府上,更是早早就带着家眷起了,都是披麻戴孝一身素缟。

皇帝出殡规矩甚大,沿道上都得摆上供桌祭品,同时还需夹道哭送。从棋盘大街到正阳门大街,再到永定门大街,这一路上早就有人占了位置,都为出殡准备着。

薛庭儴出门进宫后,招儿就命人在宫门前守着。

等宫里那边有了动静,这边她便带着长子,和府上半数以上的人疾奔至薛府在正阳门大街上摆放的灵案前。

大街两旁全是一个个灵案,入目之间全是白色,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这灵桌摆放也有规制,按品级和官位,等到了永定门大街上,就都是些低阶官员了,甚至京中一些富豪之家乃至普通百姓,也会设置灵案,为先帝送行。

不知跪了多久,突然听见隐隐有哀乐声响,又过了一会儿便听见哭声。

招儿抬头看去,就见视线尽头出现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队伍。

这大抵是她这辈子所见的最大盛景,最先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引魂幡,数不清有多少,遮掩住了其后的队伍。

引魂幡后是万民旗伞,再之后便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千人之数的多。这些人身穿着孝服高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其中还夹杂着各式各样的纸扎,或是绸缎所制的‘烧活’,浩浩荡荡,与天接为一线。

越来越近了,有人哭了起来。

招儿忙拉了身边的长子一下,跟着哭起来。

她为帝后都哭过临,早已有经验,薛耀弘却是第一次碰见这种事。招儿便让他低着头,跟着调哭就好。

等出殡队伍到了面前,夹道哭送的人哭声更大。

招儿一面哭着,时不时借着动作抬眼看眼前情况。

就见卤薄仪仗队之后,便是先皇的龙棺,竟用了一百二十八人去抬,足以见得这龙棺有多么庞大。

龙棺之后是甲胄分明、威风凛凛的禁卫军,在往后就是披麻戴孝的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了,期间夹杂着一些宫女太监们,另有和尚道士,他们手执着法器,不停地吹奏、诵经。

招儿看过去,根本没看到薛庭儴的人影,遂也不再张望,低头做哭泣之态。

*

为了这一场出殡,各家各府上几乎都空了大半。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各家各府上都发生了一些事。

有的事闹了贼,有的是闯入强盗,有的没被发现,有的被发现了,闹得一片混乱。可如今这种状况,五城兵马司乃至顺天府巡捕营的人都出动去大街上了,也没人管这种事。

茅家就被人闯入了。

茅家不过五口人,也没有下人,就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仆。

见有匪人闯入,茅文浩的妻女和老母被吓得不轻,幸亏那个瞎眼老仆跑到街上大呼了一声。

也是运气好,碰见了一队巡捕营的人,巡捕营的兵丁来到茅家,吓走了那两个小贼。

之后,为了确保匪人已走,巡捕营的人还在茅家里里外外搜了一遍,才在茅家人感恩戴德的目光中离开。

类似这种情况,很多人家皆有发生,薛府也被人闯入了,可惜人刚进来,就被薛府的护卫给逮住了。

另一头,出殡队伍终于出了内城,来到了永定门大街上。

人山人海,哭声一片,见者动容。

与此同时,距离这里不远处,也出现了一个队伍。

先是引驾仪仗开道,之后才是一辆玉辂大车,其上饰以金玉龙纹,十分威严华贵。其后跟着一队队铠甲铮亮的大汉将军,手持□□、□□等,其后则是数量普通车马,里面似乎坐着什么人。

这明显就是皇帝出行才会有的仪仗。

老皇帝出殡,新帝应该是在出殡队伍中才是,这出行的人又是谁?

可惜目睹这一切的,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即使有所疑惑,也都当做是皇家的规矩,不敢多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大队人马,直冲冲地向出殡队伍而去了。

*

出殡队伍远远就瞧见了这边的队伍,当即引起一片混乱。

因为人多,开始只当是不是哪家不懂事的人挡了路,负责开道的人便忙命人去肃清挡路者。谁曾想派去的人没有回来,而眼见这条队伍离出殡队伍越来越近。

等走到近前了,首先入目的就是那一摊子的仪仗,这般仪仗非一般人不能用。

可新帝为了表示悲痛,连车都没坐,穿着孝服行走在龙棺之后,这仪仗又是谁的仪仗,难道说大昌还有第二个皇帝不成?

目睹这一切的人,都以为自己是□□花了眼,可看了又看,甚至数了那龙旗,确实是皇帝的仪仗不假。

有不少人直接被吓呆了,出殡队伍当即为之一顿。

按规矩,皇帝出殡是不允许停顿的。

尤其龙棺太重,得一百二十八人接力交换着抬的龙棺,可想而知重成什么样。若是一直走,借着行走的惯性,还能坚持,突然停了下来,抬棺之人当即觉得肩上沉重无比。

出殡之时,棺材不能落地,一百二十八人是为一体,一个人垮下了,龙棺若是落在地上,砍得是一百二十八人的头,甚至还要连累全家老小。

“快来,再换!”

随着高呼声,一个抬棺人打扮模样的人替到一位同伴腋下,代替他扛上木杆。

同时,还不停有抬棺人急呼叫人来替换,一片不可开交。

“大人,这么着可不成,怎么不走了?”有抬棺人急道。

随行的礼部官员哪里知道为什么不走了,问属下,属下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满头大汗,奔到前方去。

“到底是怎么了,快走快走啊。”

可前面根本没人理他,而前面的人太多,他也看不到前头的情形。

前面不走,后面也走不了,后面催前面,前面再往前面催。

直到前面有人往后面传话,说是被陛下的仪仗挡了路。

“什么被陛下的仪仗挡了路?大白天的,你们这是发癔症了不成?我告诉你们,这耽误了出殡时间,咱们都得掉脑袋!”这礼部官员一面骂着,一面迈着两条腿往前奔。

好不容易挤到队伍最前面,看见对面的队伍,那仪仗那架势。这可是法驾卤簿,虽是小号的,但也确实是皇帝才能使用的仪仗,当即掉了下巴。

我的娘呀,真是大白天闹鬼了,还真是陛下的仪仗挡了路。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文中如有涉及历史、科举、人文等专业科普性内容,包括不限于古文、文言文解译、描写、科普、谚语等,均来自古文、史书、工具书参考文献、百度及作者自己的粗浅解读。

请勿较真,如对此类内容有兴趣,建议关注相关类内容,勿以小说为正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