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使赵营
异人对兵曹的分析判断自然说不出什么,只是一一点头应是。
出了邯郸,兵曹来到一名行人那里吃晚饭,那人负责邯郸一线的情报搜集。听取完他们的情报,兵曹又带着异人到另一家……
兵曹之所以带异人出来,除了因为他年龄小,便于掩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异人知道所有这些人住址。而这些人的住址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回到家中,郑安平带着两个士卒已经在家里等他们探听的消息。兵曹把这些天得到的情报向他们通报了,让他们回报胡阳,如果没有重大敌情变化,就钉在武安,不用采取任何行动。两边约好,五天后再见。
就这样,兵曹隔三岔五地就往四出探视;胡阳每隔五天就派人来和兵曹联系,听取兵曹的意见。而邯郸的兵力逐渐雄厚起来。邯郸周围营栅四布,大营就设在邯郸城各外城门周围——王城周围没有驻扎民军。大约二十天后,邯郸周围已经有了大约五六万民军,基本把邯郸城周围与王城不相邻的城门都占满了。
胡阳对赵奢军派出的侦察部队,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甚至有时候明明发现了侦察人员,也没有采取严厉的驱逐或抓捕行动。赵奢似乎是在传递一个心照不宣的信号:只要你不来进攻,咱俩就是好朋友,我是不会主动攻击你的!为了避免误会,胡阳也下令,对前来侦察的赵军巡哨不采取主动行动:只要他们不侵入营地一箭之内,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
两军友好相处了二十来天后,兵曹的主要任务就是通知潜伏的秦人,任务已经结束,准备撤离赵国;并对撤离行动进行全面安排。他仍然带着小僮异人,穿梭在赵国的乡邑和田园,和潜伏在赵国的秦国行人们一一会见,面授机宜。
郑安平再次来到兵曹的家中,这次兵曹让郑安平带一名行人回营。郑安平见这人,不修边幅,身形猥琐,一点不像个行人。但兵曹说了,郑安平也就带着上了路,算着是一行人的杂役。
一路顺利进了城,郑安平把这人交给胡阳。胡阳也有些惊异,因为胡阳在秦当过很长时间的客卿,对行人们都很熟悉;叫来公子缯,公子缯也不认识。那名行人哈哈笑了,道:“微行此,焉得成功!”要水重新洗过脸,整修了须发,半个时辰后,一名严肃的行人出现在眼前,两人齐齐惊异:这人竟然就是那名一直担任公子缯宾相的行人中郎。进入潜伏状态后,公子缯就没有再见到这名中郎,不想他竟然装扮成这副模样。
三人相见后,胡阳把他带到后宅,公子缯也住在这里。屏退闲人,胡阳问道:“中郎亲至,必有所教!”
中郎道:“邯郸士卒已厚,或当退矣!”把近来打听到的情报,以及兵曹的判断一一作了介绍。
胡阳道:“居武安二十余日,其卒甚练,其力甚完,若无他事,犹当居之!”
中郎道:“恐廉颇未之愿也!”
胡阳道:“今方廿余日,远方征士犹未至也,奈何匆忙而去?”
中郎道:”诚如中更所言,邯郸之士,不过五万;然集武安之力,亦将八万。以廉颇之勇,相如之智,必不待士卒完聚,而将击我。若为廉颇所击,纵能脱身,必为所累。故当预谋脱身之计。“
胡阳道:”中郎必有以教我!“
中郎道:”臣闻之于赵,廉颇所为盖有二焉:其一,与赵奢合,厚其兵,与中更一决,然恐中更因之而走南谷,趋长城;其二,出南谷,与武安三路夹击中更,而恐中更道阏与而退之。故赵奢献计,必也俟中更不备,急趋阏与,以断中更之退路,驱中更入邯郸,合而击之。“
胡阳笑道:”彼轻吾若此耶?欲以五万之众灭吾于邯郸!“
中郎道:”廉颇自恃其勇,必有此意。“
胡阳道:”彼若三路来攻,吾虽可道阏与而退,必与之战。今弃要道而驱吾于邯郸,正合吾意!“
中郎道:”彼之三策,或未能定也。“
胡阳道:”幸赖中郎之教,吾有计矣。必也令赵奢往阏与而断吾之道,驱吾而入邯郸可也。“
中郎道:”中更入于武安,赵国不安,万民不宁,皆道赵欺秦,乃有此报,其心甚怨,中更之计已成。方今之时,道阏与而退,正其时也。“
胡阳道:”兵曹与中郎皆愿吾道阏与而退乎?“
中郎道:”然也!兵曹已令诸行人皆退,令臣入于军中,以助中更。“
胡阳道:”此天祐也!“对行人道:”尚有一事,愿中郎为吾一行。“
中郎道:”但有所命,不敢不从。“
胡阳道:”愿中郎入赵营,探赵奢之意……“
中郎大惊,面色变更。胡阳密密叮嘱,小声地教授机宜……
第二天,胡阳召集司马靳和王龁,令他们收拾行装,准备拔营。由于这二十来天,秦人与赵人相处十分融洽,胡阳特别叮嘱,要把善后的事做到位,给赵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善始善终。二人问将退往何方,何时启程。胡阳答道:”若动时,即当行之如风。今则不可露纤毫也。可传言道阏与而退于秦可也!“
二人听了,心领神会:”传言道阏与“,那就一定不会走阏与,而是要到邯郸去闹一闹了。互视一眼,心中升腾起期待和紧张。
行人打理起来,衣冠楚楚,带着一名公乘、一名公大夫,十名士卒,直往赵奢大营而来。到了营前,行人持着节符道:”秦王遣使劳赵将军!“
守寨的士卒立即报进去。经过逐级上报,传到赵奢的大帐中。赵奢十分意外,秦王没事来犒劳自己干嘛?
抱着看秦军有何计谋的想法,赵奢派赵括亲自到前营,请秦使入见,叮嘱他一定要仔细观察秦使的举动,注意蛛丝马迹!
赵括带着百人来到前营,叫让秦使入见。
中郎一行十三人,三人带剑,十人执戟,均无弓弩,缓缓而入。中郎见了赵括,叉手行礼道:“臣秦王使王郎!”
赵括道:“臣赵田部赵奢之子赵括,奉父命迎秦王使!臣父言,奢赵之微贱,秦王之命未敢闻也,当驾请邯郸!”
中郎道:“秦王劳将军赵奢,非关赵王!”
赵括道:“臣父与秦王素无往来,不敢奉教!”
中郎道:“王但有一言,闻达于将军,他者不敢多言。”
赵括道:“营中局促,臣父不敢见王使,愿请归,臣父当再拜而至秦营领之!”
中郎道:“王有言奉于赵将军。若定当往邯郸,愿将军同往!”
赵括道:“若王使不以敝营秽浊为念,请同往营中。”
中郎礼敬,赵括一揖,前头领路,其余百人将十三人围在中间。中郎曾无皱眉,仍侃侃与赵括道:“将军引重兵,离邯郸三十里而坚壁,其无懦乎!”
赵括道:“家父一怒而杀平原君九子,平原君不敢怒,而荐之于王。臣父何懦之有!”
中郎道:“非将军之懦也,赵王之懦也!将军引军而救阏与,天下皆知,见秦军逡巡而不前,躇踌而不退,相拒二十余日,非战之道也。”
赵括不些不耐烦道:“王使之至也,宁挑战乎?非使者之道也!”
中郎道:“臣失所言,少将军勿罪!”复道:“敝军至于武安,于民秋毫无犯,万民皆仰;赏罚一依于法,至平至公。待赵民直如秦子也!”
赵括道:“臣之见则不然。秦人入于武安,饮食衣服一依于赵,深沟高垒一赖于民,非其民而使之,是大犯也。贵军离后,敝邑当免数岁之赋,以当一日之蠹也。”
中郎道:“少将军辩才无双,人中龙凤!”
赵括道:“臣闻秦之入于赵也,欲报太原之欺也!既欺之于太原,当报之于太原,何千里而进于邯郸耶?岂非舍近而求远乎?”
中郎道:“敝王以为,王必为奸臣之所惑也,但入邯郸,以申其冤!”
赵括道:“蔺、离石,皆赵地也,地近于秦,乃为武安君之所拔,赵王无所憾。今既为所欺,自当起兵拔之,何汲汲于赵王耶!”
中郎听了赵括这番带着讥讽的话,一时竟答不上来。
转眼来到赵奢的大帐,赵括通报进去,赵奢叫请。赵括出来相请,公乘和公大夫带剑者随同入帐,执戟者皆于帐外安坐。
双方叙礼毕,赵奢道:“臣赵田部奢,谨奉秦王教!”
中郎道:“敝王劳赵将军奢而告之曰:赵秦同源异流,素为兄弟,今者犹称赵氏,不敢忘其本也。复有奸佞,间于秦赵之间,致萧墙祸起,兄弟相阋,兵灾连年,奸谋频发,诚可痛也!今将军提一劲师,将赴阏与,猝遇于秦,本兄弟之情,不忍相斗,王甚嘉之!谨备玉带一条,玉钩一双,以为贺!”言讫,一名公乘从背上取下一个包袱,层层打开,果有一条玉带,上带一对玉钩,双手捧着,献于赵奢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