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管仲明
回到家里,五旺主持做晚餐。三人量了一斗米,张禄吃不了多少,五旺一人几乎吃了双份。多出一人来,虽然话不多,但也多出几分热闹,三人吃得很开心。
收拾过碗盏,郑安平对五旺说,如果他想回家休息,可以回家,东西不用带走,明天再来。五旺想了想,还是有些想家,就真的回家了。郑安平和张禄见五旺是个没什么心眼的憨厚人,也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夜里,郑安平还是早例和张禄聊天,讨论着与信陵君和芒府的关系,讨论着应该如何治理管邑,要不要迅速地把管邑发展起来,还是说推一下动一下,或者干脆苟起来。张禄并无明确的见解,主张临机应变;而郑安平偏偏对临机应变没有感觉,总想找到点确定性来。最后达成的一致竟然是,对管邑的治理听信陵君,其实也就是曹包的,自己在管邑的发展倒可以积极一些。
得到这点确切性后,郑安平回房睡觉了。他在席上思考着如何利用管邑的一切,为自己发家致富服务,竟然一夜没怎么睡着。
鸡鸣之时,郑安平就听得门响,原来是五旺回来了。五旺回来时,竟然还扛着一柄耒耜,郑安平道:“何得用戊家之耒?”
五旺道:“吾在家时,父与置耒耜锸铫。复于郑父后,父言郑父或有之。然未之见也。”
郑安平道:“既复汝身,自当与耒耜锸铫。吾家本有,然与麻兄下葬时,尽弃于荒原矣。”
五旺道:“奈何弃之?是葬后不吉乎?”
郑安平道:“那日与麻兄掘穴,忽见秦人隐于山后,慌乱之余,焉顾其他,狼狈逃走。复往,则不知其踪,盖为他人所得也。”
五旺道:“郑父遗于何处,五旺去寻。”
郑安平道:“却也不必。彼耒耜尽以木石为之,弃之无妨。吾不日将为汝置铁器,汝其善为之。”
五旺道:“多谢郑父!若得其铁,耕种省力多矣!一人而得百五十亩,定不为劳。
郑安平见五旺是天生热爱种地的料,也十分满意。他让五旺打扫庭院,把屋前屋后的野草拔去些。等天明了,再做早餐。自己也不好再回去睡觉了,就在庭院内练了几趟矛戟,浑身汗出,神清气爽。
吃过早餐,郑安平带着五旺背了钱,出门进城买了礼物,去见四位同僚。他意外地发现,粟兄竟然也复了一人,是他的幼弟,今年十五岁,正当书社之时。所有人除向郑安平道了贺,也回赠了礼物。
曹包告诉郑安平,月明之后,魏庭将征五百人修复南关,所有物资都已开始调集;信陵君从中调了一百人,准备为他们四人修筑住宅,鲁先生已经起身往管邑而去。这给郑安平提了个醒,自己反正没事,要不也提前往管邑跑跑,置点私货;哪怕是提前打理一下荒原也好。
他问曹包,哪里有比较好的铁具,曹包道,若论铁兵,郑城自然第一;但若论铁农具,荥阳城中里有一铁铺,常为人打补农具,应该有好铁;大梁城内虽也有铁铺,然铁复不佳,手工也劣,最好不要在大梁打制。郑安平道了谢出来。
回到家中,郑安平对张禄说起鲁先生已经启程往南关,准备修筑各家住宅,自己想前往管邑一趟。张禄说,反正只剩下十来天了,现在去还得回来,路上耽误的时间反而多;不如过个三五天再去,就可以不用回来了。郑安平算了算,也有道理,就只是每天带着五旺去自己的份田清理。去荥阳打制铁器,也觉得有点远,而且再去取也不方便,就拖下来了。
又过了五天,郑安平找里长佣了牛车,备了十石粮,载了衣甲和兵器,背上钱,一路往管邑上任而来。
仗着管邑的节符,郑安平一路在各驿站按分例免费食宿,走了三天,才到管邑。
到了管邑,城主接出来,就在城主府安排了宿处,把十石粮,以及衣甲等物都搬进去,给了佣钱,让里长驾车回去了。
一切安排妥当,郑安平和城主便在大堂中闲话。郑安平说到,由于官司尚无备,恐要打扰城主数月。城主称谢。郑安平问官司的修筑是否已经开始,城主答道,已经可以看到有人往这边运物资。郑安平说想去故城看看,城主不必相陪。
然后说起今后的政务,郑安平道:”上月月明,与城主共祭,至今难忘。本月月明,贵邑或有庆贺,吾当与民同乐。愿城主教我。“
城主道:”大夫问起,倒要告禀。正月十五,乃吾邑祭管仲、管叔之日。管叔者,管氏之始也;管仲者,乃管氏商者之祖。乃于正月十五月圆之日并祭之。“
郑安平道:”甚善!吾为管令,虽劝农力田,然亦重商。或有小本,欲与贵邑一二之人共营之,其可乎?“
城主道:”是何难哉,是何难哉!但有其便,大夫尽入之,或得其利,依例分红,岂非两利!“
郑安平道:”敢问贵邑,所业商者奈何?“
城主道:”若论城中,业商者不过逆旅耳,凡有四方商客,皆愿于小邑暂歇,或一二日,或四五日,事毕即归。然吾邑业商有成者,皆营于都会,呼朋唤友,携妻将子,视天下曾有掌中矣。“
郑安平道:”贵邑中商道最甚者何家?今在何处?可得而访乎?“
城主道:”若论巨商,敝邑曾得一家,乃前者大夫所居者也。其家天下四布,留于管者,不过老幼二人而已。其幼者但书社,即当远离。其家虽偏小,多有巨商大贾求宿之。“
郑安平道:”其老者亦巨商乎?“
城主道:”非也。巨商乃其子也。或闻其子管仲明辅洛阳吕氏,颇得见用。“
郑安平道:”洛阳吕氏?天下之巨贾乎?“
城主道:”此天下之所谓巨贾者,有河东王氏,业盐;巴山清氏,业丹砂;郭氏、孔氏,卓氏和曹邴氏,业铁;此皆以业卓越者。陶邑陶氏、洛阳吕氏、陈城陈氏、鲁国端木氏、魏国白氏,此累世业商,根深柢固,视天下如掌指矣。“
郑安平道:”吕氏,世商也,管氏辅之,亦可纵横天下也。“
城主道:”其用心也甚巨,其用力也非常。皆寻常所不能及也。“
郑安平道:”其清氏、王氏、郭氏等,邑中颇有辅之者乎?“
城主道:”或有一二辅之者,皆不过保人也,未及管仲明之位高权重。“
郑安平道:”邂逅一岁,其归家否?“
城主道:”商者最重根基,焉得不归!十五日祭管祖,或当前列矣!“
郑安平道:”可得而拜谒否?“
城主道:”商贾小人,大夫呼至即可,又何谒为!“
郑安平道:”岂敬贤之道哉!“
城主道:”大夫且稍待,微庶往呼之。“
郑安平道:”但言郑氏拜上!并其父子,前承恩惠,五内感铭!“
城主道:”大夫且待之!“说完出了门。少时,前几天所住逆旅的主人祖孙俩,陪着一名壮年人匆匆赶来。进了门,即伏于阶下道:”不知大夫呼唤,礼敬来迟,大夫恕罪!“
郑安平站起身来,下了阶,扶起老人道:”前者寄寓,多承老丈加惠,理当致谢!“
又扶起那名壮年,道:”敢是管仲明乎?“
管仲明躬身答道:”微贱之名,得闻于大夫,幸何如之!“
郑安平再扶起那小孩,道:”童子何岁?“
管仲明道:”幼子才十岁,甚无知,大夫其谅之!“
郑安平道:”是儿礼节周到,可堪造就!“寒喧已毕,郑安平直接道:”吾初掌管令,事有不明,敢咨于父老,愿勿弃也!“
管仲明道:”承大夫下问,敢不尽其所知而答之。然见微识浅,恐难符君子之意!“他要把小儿子轰走,郑安平叫来五旺,让他带着这小孩子玩,城主也很见机地端出一盏果脯,送与他们吃耍。
四人上了堂,郑安平坐于中间,城主居东,管仲明父子居西。城主的大儿子奉上果脯和清酒,退了出去。
郑安平道:”管邑之所居也,实天下之中,然而不庶不富,仲明必有以教我!“
管仲明道:”夫富且庶也,必有所护。诚所谓根深而本固,源远而流长。管邑当天下之中,非魏非韩,有事则推诿,有利则相争,求生尚难,何得庶且富哉!大夫之至也则不然,保一方士民,得一方安宁,久之必富且庶也。“
郑安平道:”仲明之言,诚合吾心。然吾所惑者,管邑只百人,自保且不暇,又不心齐,若欲保一方安宁,仲明必有其策!“
管仲明道:”吾之行商也,行必居于驿,盖得其护卫矣。或其逆旅周绕,是逆旅也,必堪其用。不依驿馆,或为盗贼所托,或难御其侵,皆非所选。管邑当天下之中,邑中逆旅甚多,然得迎巨商大贾者,则无几矣。何者,无官司以为其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