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 > 第100章 第100章

第100章 第10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黎夏知道人家说的是客气话。堂堂市长夫人哪能有稀罕还吃不到的东西?

“嗯,包装技术在进步,如今挺方便的。”

高市长道:“小黎同志,你的超市我看了一些报告和照片。很不错啊,方便老百姓,解决就业岗位,还替政府分了忧。听说你市里的新店农历年前要开业了?”

“是的,暂定是小年那天。”明年除夕是2月10号,小年是2月4号。

高夫人道:“哎哟,那快了啊。还有不到四十天了。是不是也有开业八八折啊?”

一般家里来客人她是不插嘴的,但黎夏这不是女客么。而且说的超市的话题,其实也是女人感兴趣更多。她参与进来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黎夏点头,“是的,开店新店前三天八八折,老店九二折同庆。”

高市长道:“你打算开多少家店啊?”

黎夏道:“我要把门店开遍市里每一个镇。”

高市长这才有些动容,“市里可有两百个镇。你一个店能解决五六十个就业岗位是吧?”

这是之前赵县长报上来的数据。

“是的,市长,平均下来应该就是这个数。”

一店招六十个人是为新店储备人手。但县城一个店能招上百人,市里一个店一百五十人。

“那可就是一万两千个工作岗位了。”这都相当于一个国营大厂的体量了。

让下岗能平稳过度,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工作。

对于未来能替政府分大忧的企业主,高市长就不能不重视了。

“小黎同志,这么有信心啊?”

“我这个不算大啊。国外的超市巨头在全家有上万家门店呢。我们模式化精英,one system!我会以点带面的铺开去。开出的店越多,其实压力越小。因为新店筹备阶段都是在抽旧店的血。”

高市长想了想,“你现在已经开了的,外加在筹备的是几家店?”

“五家。我是十月十八号开的第一家店。到明年四月能有五家店。那之后我会继续储备人手,同时派出人寻找周边适合开店的点。到明年这个时候争取有二十家店。这样供血、供人的门店多起来了,两年后我争取开到一百家店。”

黎明瞥她一眼,妹啊,回头让你立军令状可就骑虎难下了!

高市长道:“那你现在登门拜访,有什么需要支持的么?”

黎夏把准备推出会员卡和购物卡的事说了。

“市长,市政府如果要购物发放年终福利,不如考虑一下我们黎夏超市?”

高市长抬头看着她,“我们后勤部门有合作多年的粮油机构啊。”

“可是,让大家伙拿着购物卡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是比发放统一的粮油更得人心吗?而且,恕我直言,给粮站这一点,也挽回不了颓势的。”

高夫人这回没说话,但眼神表示了她也倾向于发卡。

高市长道:“你的胆子挺大的!”

“胆子不大,我也不敢下海了。毕竟这是不小心就要淹死的事。肩上扛着那么多员工的生计,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办法,我都要想一想的。”

高市长道:“来,你把你对超市的想法都好我好好说一说。”

黎夏便认认真真的把她的想法全说了,连对数年后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都和盘托出。

高市长认真的听她说,手里的烟点燃了,好久都没有吸一口。

这一说就说了将近二十分钟。

高市长道:“这个事情我要征询一下同志们的意见,再好好考虑一下。不过小黎同志,你对经济发展的很多认知,我是认同的。哎,你哪所大圩毕业的?”

黎夏赧然道:“社会大学。我高考差了几分没考上,后来被我爸弄到厂子里当了半年技术员。三年我因为看新闻,又跟大城市的亲朋打听,判断厂矿要改革,铁饭碗要不稳当了。就停薪留职到如今。我是通过卖面攒出的第一家店的启动资金。然后搭着镇上新修农贸市场的东风走到如今的。”

高市长点头,“我看你是个搞经济的人才,对政策走向和市场、人性都很敏锐。行吧,你说的,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咯!”

黎明带着黎夏告辞了。

到了车里他道:“你就不怕他不准你搞购物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卖购物卡犯哪条法了?我马上就要上购物卡的广告了,今天说不说都是一回事。而且提前说了,也是事前请示。”

第二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高市长的秘书把电话打到五店的办公室。

高市长派人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后,同意购入购物卡发放年终福利。问有没有优惠?

“有啊,购买四千块钱以上就可以拿到最高折扣九六折。”

“这折扣力度是不是太低了点?”

“本小利薄,高了承担不起啊。我这么跟您说吧,亲兄妹、明算账。我给我堂哥也是这个数。起步阶段,举步维艰啊!容秘书您体谅体谅。”

黎夏挂了电话,呼出一口气。

这个电话等不到不敢离开市区的。

今天都12月27号了!

傅杳钧道:“市里有意向了是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