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恶毒女配咸鱼了 > 第97章 第 97 章(12)

第97章 第 97 章(1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元若枝取下信鸽腿上的信筒, 里面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杜行渊除了道谢之外,还邀请她三日后去芙蓉阁里一同用膳。

元若枝回信应约, 便安然入睡。

此刻,却还有人不能入睡。

苏详在宫闱在继续查当初交接药材的相关宫人。

乾清宫中。

建兴帝捏着药材“防风”, 问道:“黄赐光,你怎么看?”

黄赐光小心道:“奴婢眼拙,看不出这究竟是不是杜家送来的药材。”

建兴帝掷了药材, 沉声说:“朕不是让你看药材!”

黄赐光万分小心地垂下头。

子时过后, 黄赐光跪下来求着建兴帝保重龙体, 且先安歇,万事等天亮之后再说。

建兴帝的确疲乏, 却还是睡不着。

他强打起精神, 终于在天亮之前, 等来了结果。

负责交接药材的太监之一,承认了自己的罪证, 随后畏罪自缢了。

苏详将这一晚查到的结果上呈建兴帝。

建兴帝显然不大信,他问苏详:“太监为什么要偷换宫中药材?”

苏详毫不遮掩地道:“太监以次充好调换皇商进贡药材,然后趁出宫之际,低于市面价格倒卖到宫外。”

这便是皇宫里管理不当的缘故,说出去简直丢天家的颜面。

然而这只是浮出水面的一件事,这件事之后还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见不得人的交易。

建兴帝勃然大怒。

苏详又禀道:“皇上, 这位内官在宫外无亲无故。”

是个孑然一身的太监, 死的干干净净,倒卖药材背后的真正原因,查无可查。

这件事,就只能到此为止。

建兴帝再发脾气, 黄赐光劝都不敢劝,只静默在一旁,随时等着做皇帝的出气包。

天快亮时,建兴帝才让苏详回去休息。

建兴帝这会儿才顶着一张病白的脸,上了龙床,却久久无法入眠。

人为财死是不错,但替换御用药材,明摆着是夺命的钱财,若说太监贪财到这种程度,太过匪夷所思。

别说传出去朝廷大臣们不信,他自己也不相信。

但他拿不准,收买太监换药的究竟是谁。

黄赐光过来替建兴帝放下明黄床帐。

眼前烛光暗下去,建兴帝问黄赐光他重病昏迷期间,各宫都在干什么,尤其是翊坤宫和东宫。

黄赐光实话实说:“那晚您要单独见太子殿下,七公主偷溜进来,您与太子吵架病倒,之后便是贵妃娘娘和大皇子殿下守在您身旁。太子殿下后来也来过,但还是和其他皇子公主一样,回了东宫。”

这与建兴帝所料不差。

他若有事,乔贵妃一定不会让其他人接近他,特别是太子。

但他的儿子他最清楚,如果聂延璋有心要留在乾清宫,没有人拦得住他,只不过他只想坐井观天而已,太子根本不在乎他这个当父皇的死活。

建兴帝纠正黄赐兴:“朕不是同太子吵架,朕斥责的是七公主。”

黄赐光有些惊讶:“竟是七公主?可是因着公主的婚事?”

建兴帝抬眼看过去。

黄赐光苦着脸解释:“七公主混进来的时候,为这事儿求了奴婢,但这哪里是奴婢做的了主的事情……都怪奴婢没拦着点儿七公主。”

建兴帝没说话,聂书盈溜不溜进来,无关紧要。

他是因为聂书盈的莽撞动了怒,但那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要紧的是,聂延璋利用聂书盈为自己洗脱冲撞他的罪名,这证明,他中|毒的这件事,太子不是全然无预料。

不管是聂延璋下的手,或者是聂延璋冷眼旁观别人下手,这都让建兴帝倍感心寒。

太阳初升,水落石出。

翊坤宫听说内官自缢的消息,乔贵妃与大皇子都松了口气,事情有惊无险。

但这不代表建兴帝就会相信他们母子无辜。

大皇子问乔贵妃接下来如何打算,顺便还提及了聂书盈的婚事,他道:“这般节骨眼下,妹妹与应家要尽快定亲。”

乔贵妃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你妹妹没去闹,兴许这桩婚事已经赐下了。她这一闹,你父皇知道她不肯,应家也知道你妹妹不情不愿,多半是成不了了。再等你舅舅舅母去探探口风,若应家有诚意,让他们主动找你父皇提亲。你父皇绝不会让应家娶别家女儿,只要应家有诚意,你父皇肯定会点头。”

大皇子犹疑着退下,回王府去见幕僚。

幕僚建议他做两手准备,若中毒之事不了了之,则最好不过,既未伤着太子,大皇子到底也未自伤。

若建兴帝已起了疑心,则要充分准备后手。

元府。

元老夫人与两个儿子关起门说话,另外两个老爷仍旧在外忙活走动,不常在家,今日也就没到场。

元永平与元永业兄弟先后请了老夫人的安。

元若枝原是在此伺候汤药,老夫人便也没让她走,许她留下听两耳朵。

她先是扶着元老夫人坐起来,后也端了个绣墩,坐在床边。

元老夫人自己重病,又遇上朝局瞬息万变,元家作为无足轻重的一粒尘埃,也不免有些自危。

幸而她这些日子精神头很不错,倒像是御医说的第二种情况,调养得好,还有半年的时日。

趁着精神好,她也十分关心朝局和儿子们的仕途。

元永平将朝廷里的事,简略地说了一遍。

元永业早听了一些话头,但他知道的没有元永平详细,听着听着,露出些惊讶的神情。

元老夫人也觉有些悚然,动手动到皇帝头上,她活了这些年,还是头一次听说。

但……头上这位登基时,行事也不光明磊落,如今反噬了,也算有了轮回。

母子三人谈论了好半天。

元若枝将他们口中听来的消息,结合起她前世从天书知道的内容,大抵捋清了来龙去脉。

许是因为这些事早在意料之中,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变化,轻轻地给老夫人捏着腿,神色淡然。

元老夫人瞥一眼元若枝,欣慰一笑,找遍整个元家,也只有这一个丫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的时候,她这个做长辈的,反而要靠看着元若枝定下心。

元永平心情沉重地说:“母亲,儿子觉得依皇上龙体的情况,最迟也就是今年的事了。”

元永业经历了老夫人生病的事,方知道年纪长的人,病起来有多厉害,就跟一下子泄了气儿似的,说没了精气神,就没了。

他也道:“大哥说得对,皇上经不起这般折腾。”

元老夫人忖量片刻说:“……皇子登基,是迟早的事。全看谁登基。这次出了谋害天子的事,对咱们家来说,也许是好事。”

元永平点头道:“母亲言之有理。咱们与承平侯府定是结下梁子了,若大皇子登基,日后元家难以自处。”

元永业别扭地道:“太子虽然疯癫,于元家却是无害的。”

虽然他并不喜欢聂延璋这种人,甚至可以说是害怕疯太子,但这种情况下,似乎疯太子比大皇子更好一些。

元老夫人久久不语。

元若枝劝道:“老夫人歇息吧!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些事也不是元家操心了就会有结果的。”

元永平发觉老夫人面色疲倦,便笑着道:“枝姐儿说得是,母亲,您休息吧。”

元老夫人点点头说:“也好。等皇上恢复过来,自然会下决定,到时候再看圣心便是。”

元若枝微微一笑,姜还是老的辣,老夫人看得准,建兴帝接下来是有几道旨意要下。

不出老夫人所料,第二天建兴帝连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封大皇子为恪王,封地锦州,即刻出发赴封地,不容有误。

第二道圣旨,赐婚七公主与今科榜眼。

第三道圣旨,承平侯祖孙三人,共同驻守大同府。

元老夫人听闻消息大喜,元若枝正在跟前伺候,她便先同元若枝说:“看来皇上开始疑心大皇子了。居然这就开始赶大皇子,哦不,赶恪王去锦州。又阻止了七公主嫁去应家,还砍掉了乔贵妃的爪牙承平侯府。”

元若枝跟着笑了笑。

承平侯受三司会审,虽然顺利脱了身,只有族亲顶罪下狱,有惊无险。

但承平侯府不能同等级袭爵,日后气数只会越来越衰弱,而现在承平侯府三代又即将被拴去边防要地大同府,日后想回京可不那么容易,便是大皇子想造|反,承平侯恐怕也难以撇下驻地赶回来援助。

这三道圣旨,不光对元家,对聂延璋来说,都是好消息。

元若枝心想,聂延璋今日一定格外高兴。

忽然间,她很想很想跟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但她知道,不太可能,聂延璋一定分身乏术,没时间来见她。

元若枝本想去平康长公主府上走一遭,但又不想在朝廷动荡的风口浪尖,再落人把柄,便作罢了。

入夜,元若枝正要关窗睡觉,一阵风刮进来,一道黑影也跟着溜进来。

元若枝略受惊讶,很快就镇定下来,低声唤道:“……殿下?”

聂延璋身着玄色长袍,走到元若枝跟前,抬手捡起小桌上的一颗棋子,夹在指尖,一石二鸟打灭了屋子里的两根红烛,让屋子里灯光幽暗,不易惹人察觉房中人影,然后才走到元若枝睡的罗汉床上坐下。

元若枝走过去,问聂延璋要不要喝茶。

聂延璋不喝。

元若枝这才抱怨一句:“殿下扔了我的棋子,我明日上哪里找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