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罗马军神 > 第38章 电视剧里学来的浅显知识

第38章 电视剧里学来的浅显知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说,苏珊娜帮我分析,底比斯法老攻打托勒密的战局,是我未来作为一名职业政治家的第一堂课。

那么,库施国王寄给底比斯法老的这封国书,就是第二堂课,这封国书,信息量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从国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别勒古台所言非虚,确实存在海上丝绸之路,这超乎了大部分人的认知常识,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只要提到丝绸之路,浮现的画面一定是一群骆驼,背着大小包裹,在商队的牵引下,行走在浩瀚无垠的沙漠。

所折射出的内涵,自然是走陆路进行国际贸易,事实上,在公元前一世纪,丝绸之路的主干道有两条,两条主干道是在汉朝西域这里分叉的。

一条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沿陆路继续前进,经帕提亚抵达环地中海各国。

另外一条,是经常被世人所忽视的,就是出了汉朝西域以后,不是继续向西,而是沿着印度河南下,走海路经阿拉伯海抵达亚丁湾,再进入红海,抵达环地中海各国。

从国书中,还可以看出,库施国王渴求汉朝的钢铁和丝绸,他希望可以廉价大量采购这两种硬通货,至于其背后的目的,无非是扩充国力,达成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

虽然很多君主以兴农为由,采购汉朝钢铁,制作农耕具,事实上,这个理由,在明白人中间,已经是心照不宣的谎言。

大家都是聪明人,心里明白,这句谎言背后的真实企图是强军,是备战,绝不是什么兴农。

之所以没有相互拆穿,那是因为,拿不到好处,还要得罪人,这种显而易见的亏本生意,没有人会去做。

这封国书,等同于是在宣战,如果底比斯法老不肯让出咽喉要道,那么,战争会一触即发。

一个毕恭毕敬的使者,彬彬有礼过后,居然拿出这样一份带有威胁意思的要求的国书,希望底比斯法老能够答应。

在国书中,我看到了,政治家是如何遣词造句,利用外交辞令,相互撕逼的。

政治上撕逼,要含蓄委婉、要绵里藏针,抓住对方的把柄,占领道德制高点。

言辞委婉,但是决不能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要用软绵绵的语句,表达见血封喉式的决绝。

不知道底比斯法老,看到这封国书后,会作何感想,我估计,他会被气的七窍生烟,国书中假借百姓的口吻,摸黑攻击底比斯法老,揭穿了他的老底。

廷臣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回复这份国书,他心里拿不定主意,皱着眉头,思索着。

底比斯法老外出攻打托勒密,在这个节骨眼,库施国居然送来这样一份‘宣战书’,着实让人头疼。

按时间推算,底比斯法老的军队,应该已经到达孟菲斯了。此刻或许在激烈的攻城战中,又或许是驻扎在尼罗河岸边修整军队。

廷臣可以想象到,如果派信使快马加鞭前去送达国书原件,肯定是来不及了,库施国使者等着答复,一去一回要好几天,难免引起使者猜忌,法老外出攻打托勒密的事情,绝不能让库施国使者知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把这个消息快速送到底比斯法老那里,然后再把底比斯法老的回复信息送回来,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此时,天色已晚,廷臣招呼传令官,先安排使者及随从到驿馆歇息,明早再说。使者施礼后缓缓退下,跟随传令官去驿馆了。

没有外人在场,我们可以放声讨论如何应对此事。法老的将军们都以随同法老外出征战,眼下,守在底比斯的廷臣,除了苏珊娜我们几个人,也找不到其他人商量此事,再者说,这事不便于找太多人商量,容易泄密。

廷臣向我们几个人说出了问题的症结,此事没有万全之策。希望我们集思广益,出出主意。

苏珊娜见廷臣优柔寡断,便直截了当,说了她自己的想法:快刀斩乱麻,把库施国使者以及他的黑奴随从全部杀死,割下他们的头颅,然后再修书一封,用最为严厉恐怖的措辞,驳斥库施国的无礼要求,连同使者随从的人头,一起寄送给库施国王,让他知道,底比斯不是软柿子,想打仗,奉陪到底。

廷臣听了苏珊娜的想法,惊骇不已,坚决不同意,他甚至认为,苏珊娜这是故意挑起事端,就像她的父亲那样,经常把别人顶在前面当枪使。

而且,这是赌徒思维,如果库施国王不是那种色厉内荏、胆小怕事之人,杀掉他的使者,非但不能恐吓住他,反而适得其反,促使其兴兵来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