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清]四爷,养生了解一下 > 第51章 第 51 章

第51章 第 51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惜他心里怎么痛骂,嘴巴被堵住都说不出话来。

等人拖走了,四阿哥就带着十四阿哥出去,老李就留下盯着那个小偷。

不过也不用盯着了,毕竟那个小偷眼睁睁看着茶楼那人被拖出去要给斩首,又吓得晕过去了。

十四阿哥等出了大牢,远远看见那人被拖到菜市场中间,周围几个侍卫敲锣打鼓,百姓们渐渐围了上来,就忍不住小声问道:“四哥,真要把人斩了啊?还没问出什么来呢!”

四阿哥压低声音道:“你留意一下那些靠近的人,里边有没神色不对劲的?”

闻言,十四阿哥一愣,立刻就明白了四阿哥的意思,他这是在钓鱼啊!

茶楼那人不肯说,那就让他拖出去示众,围观的人里必然会有他的同伙在。

十四阿哥环顾一周,见老李也上来了,就低声吩咐几句。

老李就带着几个侍卫分散开去,看似是在维持秩序,免得百姓们互相推搡摔倒,或者太靠近犯人,实际上是打量着周围神色有异之徒。

忽然有人高呼一声:“啊有小贼,我的钱袋!”

他一手还拽着钱袋一头,另一边也有人拽着,他们一扯,钱袋就破了,里面的铜板和碎银子就散落了一地。

几个人忍不住弯腰去捡,其他围观的百姓也跟着捡起来,一时乱糟糟的。

老李顿时明白这是对方的阴谋,制造混乱,立刻高呼道:“都蹲下,不准动!”

他举起长剑大喝一声,周围的侍卫也跟着抽出佩剑来,百姓们吓得一个个都蹲下,掉了钱袋的也连忙蹲下,偷东西的人反而转头要跑。

老李脚边蹲着全是人,要跑过去捉人不容易,正皱眉,就见一支羽箭从远处而来,准确无误扎在小贼的小腿上。

对方痛叫一声倒在地上还想往前挪,老李已经穿过人群把人直接砸晕,让侍卫拖走了。

他又指着想混在百姓里面那个带钱袋的人:“那边的,也一起带走。”

那人连忙哭喊:“小的就是掉了钱袋,不是有意的。”

其他百姓也看了过来,老李就高声解释道:“你们分明是一伙的,钱袋上有个口子,早就故意弄破,不然怎会那么容易扯坏?”

有最近的百姓低头翻看钱袋,上面还真有个破口子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事先用小刀破开,周围才是扯开的痕迹。

那人还辩解道:“小的冤枉!是那小贼先破开,钱袋才会扯破的。”

不等老李解释,捡到钱袋的百姓就嗤笑道:“哪家小贼那么蠢,先把钱袋子弄破了再偷,这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吗?”

钱袋子弄破,小贼要怎么带走,一边走一边掉吗?

分明就是这人弄破,跟小贼合伙做出一场戏,等百姓低头去捡制造混乱的时候去劫人!

那人被揭穿了,顿时露出凶神恶煞的一面,伸手就要抓住前面一个百姓做人质。

十四阿哥比他的动作还快,羽箭已经到了跟前,穿透了对方的胳膊,让老李轻易把人抓住了。

四阿哥拍了拍十四阿哥的肩膀道:“十四弟的箭法是越发厉害了。”

那么多人干扰,他不但百发百中,还能指哪就中哪,就没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被四阿哥夸奖,十四阿哥嘿嘿一笑,感觉怪骄傲的。

这两人一捉,周围有想跑的都被侍卫们发现抓住了,一共十几个人,老李就指着上首那人问道:“四阿哥,那人还要斩了吗?”

茶馆那人被盯着,拼命点头,这是愿意说了。

四阿哥就挥挥手道:“那就把人先带回来问问看,不行再拖回去。”

那人正好被侍卫拖回来,听见四阿哥的话又开始拼命摇头。

十四阿哥一愣:“四哥,看来他不想说,不如拖回去斩了?”

那人一听又开始拼命点头,老李在旁边忍着笑道:“属下估计这人的意思是什么都愿意说,让我们别拖他回去才摇头的。”

老李这话一出,那人又开始拼命点头。

也不必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亲自过问,老李带着侍卫就把抓来的人审问了一遍。

睡了一觉起来,四阿哥就已经收到所有的供词。

得知这是两拨人,一拨就是想捣乱,激起书生们的愤怒去闹事,闹得越大越好。

另外一拨人就是那些贪官的属下,知道这些贪官估计救不出来了,不过贪官还私藏了一些钱财在别处,却担心被四阿哥等人发现,就被前面一拨人忽悠着一起准备挑拨书生们,好趁乱去抢财物,然后逃之夭夭。

可惜他们千算万算,前头挑拨书生,那些书生却只在府衙外边坐着,没一头热血就冲进去闹事。

另一边还选了个胆小的小贼,这人还贼心不改,去那些书生住的客栈路上还要伸手偷东西,恰好被十四阿哥发现抓住,然后引来后边一连串的事来。

只能说运气还在四阿哥他们这边的,没叫这些人给得逞了。

四阿哥在折子详细写了这些人的事,从头到尾一点不落。

他写完后还抓住刚看完卷子的三阿哥看一遍折子,三阿哥无奈道:“四弟写得那么仔细,我还有什么好看的?前面这拨闹事的人有些蹊跷,估计皇阿玛会派人来带他们去亲自审问一遍。”

三阿哥还是帮忙细细看了一遍,确实没什么遗漏的,放下折子后道:“这次乡试最后取五十五人,就是解元却迟迟没能定下来。”

四阿哥还奇怪道:“那么多大儒都没能定下解元,是优秀的人才太多很难选谁了?”

闻言,三阿哥摇头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哪个都不合适,怎么都选不下去。”

这话听得四阿哥无语了:“是三哥和大儒们的要求太高了吗?”

毕竟只是乡试,怎么都能挑出一个来的吧!

三阿哥索性带着四阿哥去后边看卷子了,指着十张卷子道:“就这些了,其他的实在没办法放进来。”

这次卷子分成两套,考的内容就是四书五经还有就是策问了。

四书五经还好,只需要背诵和理解就是,策问就要具体事情来分析解决。

两套卷子,策问一是治理黄河之事,二是如何充盈国库。

要是前面一个,书生们怎么都能说出一二来,比如建堤坝,比如捞泥沙清理河道之类的。

然而三阿哥的手气太好,愣是抽到了第二个。

书生们大多对俗务都不清楚,更别提是做买卖,很多书生甚至觉得做买卖的人浑身铜臭味还敬而远之,哪里会知道怎么充盈国库啊!

于是策问就写得花团锦簇,看完感觉文笔不错,压根没什么内容,全是废话。

三阿哥看了几十份之后就看不下去了,大儒们也是费尽心思挑出几个好歹说出点东西来的。

四阿哥如今一看,也能明白他们为何挑不出来了。

要么说是增加税收的,要么说是减少官员俸禄的,要么说是让犯事之人增加赎罪金。

还有拍马屁说国库已经满得要溢出来了,哪里还需要充盈,后边一个劲开始拍龙屁觉得皇帝英明,国库是用之不竭之类的。

四阿哥头疼地放下旁边的卷子,伸手拿起三阿哥他们选出的十张来。

总算答案没那么辣眼睛,最上面这个还算言之有物,说是要增加西洋人进货的税收,因为舶来品的价格定得非常高。

另外还用他们的红茶反过来作为英吉利茶来卖出天价来,让本地红茶卖得反而没那么好不说,这些洋人又压低收购的价格,遏制此事只能用重税,还能给国库增益。

四阿哥看得有趣:“此人对茶山倒是十分熟悉。”

三阿哥看了看对方的籍贯和身份道:“听闻前头几代都是茶农,家里有两座茶山。后来被洋人挤兑得不行,从小苦读打算出仕来改变现状。”

虽然读书到当官需要很多年,但他总归是在努力了。

四阿哥点点头道:“洋人此事确实过了,之前九弟就跟我提过,原本是正山小种改头换面叫英吉利茶,价格就翻了百倍。”

三阿哥知道英吉利茶卖得价格不便宜,却没怎么尝过,居然是正山小种吗?

“那确实过了,该整治一番才是。”

四阿哥点点头,又看了第二张卷子,此人提出的是清理贪官,尤其是乡镇小官。

他们大规模侵占良田,为了避开地税,要么在田契上改为荒地,上下沆瀣一气,就是把良田分给佃农。

名义上是佃农的,收成他们只有三成,还需要承担地税。

地税是人丁和田亩双重税收,让佃农苦不堪言,辛苦一年,到头来手上几乎没有粮食,还得跟地主借。

这一借还有利息,利滚利,最后根本还不起,世世代代都变成农奴了。

四阿哥的指尖在卷子上点了点:“这人对佃农的事十分熟悉,难不成……”

三阿哥看了眼对方的身份还挑眉惊讶道:“这人真有意思,他不是佃农的孩子,而是一个乡绅的儿子。”

一个乡绅的儿子居然给佃农抱不平,真是够稀罕的。

但要不是他说出来,恐怕都没人知道这些乡村不起眼地方的佃农过着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他同情佃农,却不知道是不是清楚说出这件事后,乡绅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四阿哥不确定这人是同情心泛滥,连家里人都不顾,还是当地佃农的下场太惨,让他都于心不忍,愿意大义灭亲的。

三阿哥深以为然:“所以我没把他放在最上面,不太合适。”

如果真是大义灭亲,哪怕成为解元,家里人一旦落罪,他也止步于此,没必要白占了一个解元的身份。

四阿哥沉吟片刻道:“既然无法决定,不如就交给皇阿玛来就好了。”

有什么事,让皇帝决定就行!

三阿哥看了他一眼,只觉得四阿哥做事果然足够谨慎,转头就写了折子,连带四阿哥那个折子一起送进京城去了。

皇帝看完两本折子后摸着胡子道:“果然让老四去是对的,办事果真谨慎有序得很。”

江南科考有条不紊的,官员们都处置妥当了,想闹事的漏网之鱼也抓了起来。

皇帝派人去打探那个乡绅当地之事,比卷子上写得要惨烈多了,很多佃农卖儿卖女,又或者累死在田地里面,家破人亡。

哪怕想要告官,却连府衙的门口都摸不到,要是跑的话就是逃奴了。

被打死了几个之后,所有人都不敢再跑,只能认命的。

原本该是儿告父被视为不孝,但是这人曾被一个佃农救过,最后没能护住对方,才让这个儿子在科考上忍不住把事情说了出来,不算是直接告,却是知道感恩之人。

皇帝的回复到达四阿哥手里,他看了一眼就送到三阿哥手里。

三阿哥一看就诧异了:“皇阿玛居然点了那个乡绅的儿子当解元,这是打算让他继续往上走了?”

四阿哥答道:“既是皇阿玛点头了,想必也是查探过,此人该是没什么问题。”

虽是告父却没完全告,不算得上是污点。

只是在四阿哥看来,这人想必以后会成为御史,也只会是御史。

御史的品级不高,权力却不算小,能够弹劾百官,只适合正直又不恋权势之人,此人不得不说正合适。

解元定下了,布告就贴了出去。

报喜的差役发现在客栈大堂找不到解元,让人上去找,才发现对方浑身乱糟糟在房间不知道坐了多久,被叫出来还满脸茫然。

得知自己成为解元,他愣了一下之后就痛哭出声,哭得久久没能停下来。

其他人起初以为他是高兴的,后来面面相觑,感觉有点不对劲。

等回头得知此人是在卷子上状告亲父,顿时对这位解元敬而远之。

此地事了,四阿哥他们准备离开,临走前还见了一下这位名为楼直的解元。

楼直刚过弱冠之年,一板一眼给几人行礼。

四阿哥看着他道:“你的事已经上达天听,能成为解元,是因为你在卷子上的正直和大义灭亲。估计你以后会被非议缠身,若是受不了,那么就止步于此,不必继续走下去,我回京会禀报皇上的。”

楼直红着眼圈躬身行礼道:“在下不后悔,只盼着人间惨剧不会再有。”

短暂的见面很快结束,几位阿哥出发回京城。

三阿哥上马车后对四阿哥低声道:“这人过于天真和想当然了,以后他真踏进朝堂,恐怕要摔个头破血流。”

如今还是个解元,进京后还有会试和殿试,楼直能不能走到最后还未必。

不过已经在皇帝这里记了名,只要成绩不是差到泥里去,应该也不会有大问题了。

四阿哥却笑道:“他要当个御史的话是绰绰有余了,不心思简单一点,还真不适合当御史。”

三阿哥一怔,倒是赞同道:“四弟说得对,御史要是畏畏缩缩,又或者怕这个那个,不敢告这个那个的,就很不必留下了。”

御史就该心思简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然后敢于说话,鸣不平。

一个畏惧强权,不为不平之事发声的,叫什么御史呢!

四阿哥抬头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景色,心里也松口气,他们总算是能回家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