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剿匪之黎明浴血 > 第一卷 第四十章 上门游说

第一卷 第四十章 上门游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寺庙建于半山之上的一小片平地上,坐南朝北,面临澧水河,当地人称其为半山庙。庙墙里外长着几棵参天古木,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将整座庙宇掩映其中,显得古香古色,有几分神秘。

大殿里,木鱼声声,并伴随着阵阵吚吚呀呀诵经的声音。

苏银巧爬上半坡,到了庙门口,停下来朝身后回望了一眼,取下身上的背篓往地上一扔,走进了大殿。

不一会儿,庙宇上空,伴随着敲击木鱼和诵经的声音,又响起了一种嘀嘀嘀嘀的奇怪响声。而苏银巧则一直呆在庙里,始终不见出来。

……

石城县的西北山区,离县城一多公里外,毗连着湘鄂两省,有一座界山叫虎坪山,是武陵山脉的延伸部分,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逶迤延绵。山脚下,有条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茶马古道,则是行商走贩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古道上,有一座繁华而热闹的重要集镇,号称大山深处的明珠,叫做平沙古镇。

平沙古镇依山傍水,一条起伏错落的石板街道顺着峡谷河流旁边的缓坡地带蜿蜒而行,显得十分狭长。街道两旁,布满斑驳陈旧的土家木屋和各种临河的吊脚楼,依据地形,结构多样,各有风格。站在吊脚楼的凉廊上放眼远望,周围除了苍翠青山,便是陡峭的悬崖和横跨河沟的铁索吊桥。

深山狭谷,溪流交纵,风光宜人。尤其附近的山脊梁上,不时传来阵阵高亢悠长的土家山歌,令人心驰神往。

陈孟之拄着棍子,站在临河的吊脚楼上,心情却不平静。

自从那天受人点醒,带着家人和几十名团丁连夜离开县城,逃回到自己在平沙的老家,歇了两天,内心依然感到后怕。平沙虽然离县城一百多公里,交通不便,但以解放军目前的实力,乘势一鼓作气拿下整个西北乡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碍于国民党新编第15军这个拦路虎,解放军才会有所忌惮,不敢贸然行事。可现在的形势急转直下,15军到底还能在湘西北这大深山里驻多久,让陈孟之心里打了个问号。毕竟,几万人的队伍,不说别的,单这喁喁拉撒,就是个沉重的负担。

他命令手下猴三叫了几个团丁,带上些礼物,又招来一副滑竿把自己抬上,匆匆忙忙赶往15军司令部去拜见军长刘平。

军部设在离镇子有几里路的一座旧庙里。阳光下,几名站岗的士兵端着亮晃晃的盖德冲锋枪在庙外游弋。庙里,却不时传出阵阵拉得不太熟练的胡琴声,显得有点儿聒噪。

两名脚夫用滑竿抬着陈孟之,猴三和一群团丁挑着笆篓箩筐跟在后面,匆匆而来。到了庙门外,脚夫放下滑竿,陈孟之拄着棍子,蹽出滑竿就朝庙里走,被一名哨兵拦下来,伸手检查证件。陈孟之掏出自己的证件递给哨兵,客气地拱拱手,自我介绍:“我叫陈孟之,是石城县县长,也是你们刘军长的老朋友,今天特地来拜会他。麻烦进去通报一声!”

刘平在屋里拉着胡琴,虽然手舞足道,很有些板眼,但琴艺生疏,拉得实在不敢恭维。不过打发一下漫长而枯燥的时间,倒也自得其乐。听哨兵报告说陈孟之求见,刘平停下手来,说:“让他进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