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剿匪之黎明浴血 > 第一卷 第三章 粉墨登场的大人物

第一卷 第三章 粉墨登场的大人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前面说到石城,它是坐落在湘西北地区澧水岸边的一座小县城,城区依山傍水,一条弯弯曲曲不太宽敞的青石街道沿着河岸自东向西延伸,中间衍生出许多狭窄小巷,横七竖八,互相贯通。街巷两边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店铺,张罗各种营生,分门别类,不一而足。

石城毗邻湘西,是个以土家人为主要族裔的少数民数地区,因而县城的房屋和各种建筑也都极具土家特色。靠近河岸一侧,大多依据地形建有许多高矮不一、参差错落的吊脚楼。楼上人家凭水而居,在临河的晾廊上伸出许多长长的竹竿,晾晒着千姿百态的印染花布和青蓝紫绿的土布衣裳,看上去别有一番景致。

石城虽小,却也出过不少风云人物。

其中,“阅边大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据传,石城人覃远琎,字玉次,自幼聪颖顽皮,后发奋读书,于咸丰二年间中了进士,咸丰六年获任赴广西,奉旨阅边,镇守南疆。因常年奔走边关,积劳成疾,七十岁时卒于广西任上。消息传出,人们为之悲痛,当地土民尊覃为“雄边玉帅”,朝庭更敕增其为光?大夫。

其后,有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阎镇珩,不图虚荣,执教授徒,著述等身,被世人传为佳话。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先驱林德轩曾讨袁护法,后追随孙中山,毕其一生,51岁便英年早逝,南京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并追封陆军上将。

石城出人物。有些人物对于整天忙于生计的市井小民来说,其名号功绩或流传于街肆,或见诸于史料,妇孺皆知,茶余饭后也可娓娓道来,做一些谈资。而有些人物却天生不遭人待见,时常令人谈虎色变,惟恐避之不及,若有哪个不巧遇见,必定千方百计躲得远远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对方,给自己惹来麻烦甚而是杀身之祸。后一种人物,就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无法根除的土匪。

石城在地理位置上虽已偏离湘西的范畴,但与整个湘西却山水相连,渊源颇深。境内主要山系与武陵山脉一脉相承,横穿县境的澧水河更是发源于湘西腹地。

湘西地区多为深山老林,族群集聚,民风剽悍,自古出土匪。而位于湘西北的石城县,民众多是武陵蛮夷,土王后裔,自然也不例外。其中名气最大最响亮的头面人物,当属几大土匪天王。

就在澧水下游的津市、澧州各县获得解放的头一天,古老的石城还是一如既往,风平浪静。

一大早,县城河边的官码头上,有一艘从下游开上来的小火轮正缓缓靠近。

“嘟!嘟!嘟——!”

几声汽笛过后,轮船顺利靠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