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再提旧案
王福也不推辞,口中道谢,堂而皇之地收了钱财。
他又说:“殿下,小的既然敢泄露这种秘密给太子妃,殿下也该完全相信我,日后若有需要,小的也会在所不辞。”
“那就好。”
朱允熙没有直接表态,王福这人既然能得母妃的信任,又敢冒着杀头的罪告密,忠诚度是没问题的。
但他能派上什么用场,还未必,现在自己不宜表现得太过张扬,所以也不敢真的叫他去做什么事。
而且奉天殿的事,远没有眼下皇太孙府里的重要。
自己派遣姚广孝去当卧底,万一他反水怎么办?
朱允熙的担忧有些多余,几天之后,他再次被召见进宫,而且传话的太监明说,这次是要文武群臣、皇亲国戚都参加。
奉天殿里,已经站满了人。
“殿下安好?”
“三皇孙,有礼了!”
“……”
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朱允熙都是笑着敷衍过去,想了下也不知站哪好,干脆就随便找了个位子。
此时旁边一个高壮的老者便笑着说:“殿下,这可不是你站的地方。”
朱允熙看他穿着,知其地位不低,可又想不起是谁,就说:“朝堂是议论国事为重,皇爷爷在乎的是结果,不是礼仪尊卑,只要言之得当,又何必分什么上下左右那些乱七八糟的?”
老者哈哈大笑,道:“果然是江山代有能人出,那殿下就屈尊站我旁边吧,我天德也好沾沾光!”
天德?
朱允熙还没多想,朱元璋便被太监搀扶着上殿了。
这位洪武皇帝,戎马一生,终于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了。
皇城之内早已是暗流涌动,大家都在猜测,下一位天子会是谁,也都偷偷押下了自己的赌注。
胜,则一步通天。
败,则万劫不复。
尽管皇太孙朱允炆的可能性最大,但谁也不敢保证到时会出什么意外,毕竟各个王朝皇位更迭都是最危险的时候。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第一句就是:“怎么了,咱还没死呐,就想着要怎么巴结下个皇帝了?”
这话直接吓得在场众人都跪倒在地,唯有少数几人不为所动,想必是他们心里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丝毫不惧。
朱允熙旁边的老者也是如此,他只是微微一笑,眼神中尽是坦荡之色。
“你们这一个个的,别以为咱不知道你们的那些龌龊心思,有咱压着,你们没办法享受高官厚禄,就等着蛊惑咱的儿孙呢!”
“咱告诉你们,这不可能,咱的儿孙,必然也是明君、仁君,绝不会和你们同流合污!”
朱元璋骂得上头,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吱声。
历史上也就是他才能做到这样,换做其他皇帝,早就被文臣对喷到抑郁了。
过了好久,朱元璋才算出完这口恶气,说出今天开会是要干什么。
“胡惟庸。”
听到这三个字,刚才被吓得跪倒在地的人又开始瑟瑟发抖了。
就连朱允熙也感觉到身旁的老者有了一丝慌乱。
毕竟胡惟庸案牵扯太大,前后共死了三万余人,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案件都不过分。
朱元璋轻轻拍了拍龙椅,用着和刚才完全不同的平缓语气:“咱昨天看了一个折子,这折子也没有署名,不知是怎么混进来的,上面的内容就不多说了,反正意思就是想要朝廷重新审理胡惟庸案。”
群臣和皇亲国戚们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
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敢提胡惟庸,想为他平反,想找死吗?
而皇帝看的奏折,也不是那么好就能夹带私货的,必须经过中书舍人一层层筛选后才呈交上去。
否则全国各地那么多官员,若是什么内容的奏折都要皇帝来看,那怕是人都得累死。
当然,这种程序操作,有利有弊。
好处是能极大地提高皇帝工作效率,免得去看一些乱七八糟、重复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