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从刑场走来的王爷 > 第三十一章 冤枉人的圣旨

第三十一章 冤枉人的圣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古时候接旨,一般都要焚香、甚至沐浴更衣等等。

李家人虽惊喜并不意外,都以为是封赏李邺的圣旨。杜鹃说:

“好快,怕是恭王他们还未赶到京城吧?”

“不用焚香请旨,”张治迁不满看向龚茂良,龚茂良干咳一声问:

“李公子,你办阎忠一案,可能得罪了一些小人。阎忠是内侍,天下的内侍不止他一人。”

李邺明白了,复了眼龚茂良,他虽没听过龚茂良的名字,觉得这人应该不会是贪官。

“龚大人有话请明说,无论什么,我都不会埋怨大人。”

龚茂良感激点头,拿出一张圣旨:

“李邺接旨。”

一大家人全跪下,这次,她们再也没有惊喜。

“门下,天下之本,以泽万民:今有泉州晋江县人李邺,佞色巧言,以平民身份,干政扰民。关入大牢,交由泉州官府查处,钦此。”

李家人全呆住,杜鹃掐了自己一把,才知道不是在做梦。

“为什么会这样?”李珊珊最先激动:

“我哥哥破了案子,立了那么大的功,为何还会被关入大牢?我们要去找恭王问清楚。”

许氏已被吓哭,边哭边说:

“这是什么世道?我李家造了什么孽?为什么总是被人冤枉。”

“娘,你们别慌,我有些事要问问几位大人。”

李邺也是一肚子火,比上次的火还要多。凭他的脑袋,猜到一些。

“这道圣旨,恭王殿下知不知道?”

“大家不要急,李公子应该不会有事,我们已写奏折,快马送去朝廷,为李公子平反。”

张治迁说完,才回答李邺的话:

“我和龚大人分析过,恭王应该不知道此圣旨。写这道圣旨时,他们可能还未起程回京。”

龚茂良点点头:“朝廷那边,应该是听信了什么人的谗言。在不知道泉州事情的情况下,写了这道圣旨。李公子不用担心,一旦恭王的捷报传京,皇上一定会另写一道圣旨,赦免李公子这些子虚乌有之罪。”

龚茂良几个官也很为难,明知李邺是被冤枉的,并且明知李邺会被平反,他们不得不来,没人敢违抗圣旨。

听两人这一说,李家人心里好受许多。

一个下人正准备收拾桌上的残局,另开新桌,被安氏瞪住:

“别动,就这样。”

“今过年,大家也不想这样,在这里将就一下吧,我不会让大家为难的。”

李邺的火气也消了不少,问龚茂良:

“龚大人的意思,准备抓我去泉州?”

龚茂良叹了口气:“可以不用抓去泉州,就关在晋江也行。我已给张大人说了,一应东西,家里都可以送去。”

龚茂良能这样,已经很难得了,但李邺并不满意:

“反正我才从牢里出来,也习惯了。只是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公子有话请说,”为了表明态度,龚茂良说:

“不瞒李公子,我也恨那些奸佞小人。待恭王回京,诬告李公子的小人,一定会受到严惩。”

李邺忽悠:“如今皇上是位、是位皇上。他早晚会知道我是冤枉的,要是你们将我抓起来,岂不是成了帮凶?陷他于不义?这和那些明知道皇帝有错,非但不劝说,还推波助澜的奸臣有何区别?”

龚茂良几人呆住,张治迁点点头:

“李公子说得是,上次为李公子平反,我就没遵照朝廷的公文。公子请说,我们如何做为好?”

以前李邺还认为赵昚是位明君,现在他不会说这话了。

“你们不用照圣旨上的做,当然,这会背上一个抗旨的罪名。历代忠臣,谁没抗过几回旨?你们上书据理力争,表明其心。最后皇上平了我的反,你们非但没罪,反而有功。”

……

过年正是热闹之际,有些人却不便到处走动。

李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是将龚茂良几人忽悠抗了旨。

怕给他们带去不好的影响,没有到处走动。

此时李邺正骑在一匹马上,在大院中将马头扯来扯去。

可能将人家扯火了,脑袋一扬差点没摔下去,摇摇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