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做官与面相
却说,这推举制度的推举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圣人在《礼运大同篇》上,说的:“选贤举能!”也就是说,要推举贤达之人。
可问题来了,怎么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贤达呢!这是一个道德的标准,不是一个容易评价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如果这个人他爸爸是贤达之人,他基本上就应该是贤达之人。
这个说法,不能不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不肖子孙,那还是少数的。一个人的思想体系建立,与他的父母,那是分不开的。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骗局!
用中学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前面说了,推举制度就是要推举,贤达之人为官的。而其中第一条,又是贤达之人的子弟,基本算是贤达之人。那就等于再说,官员的儿子,就应该当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律制度。从春秋战国,到后来秦汉,一直都在使用。那时的士大夫阶级,真的不是白给的。他们希望中鼎万代的想法,并不靠徇私舞弊,来进行实现。而是利用的,法律制度,来保证实施!
当然,这个制度能够推行,还是需要底层人们支持才好的。可要是单纯这样的话,底层的人员,是不可能支持的。于是乎,这个制度的第二项,就产生了!
那就是,如果真的是贤达,是可以不考虑出身的。这一点,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成体系了。每一次选拔官员,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非世家子弟!要知道,欧洲打破阶级制度,那可是到了工业革命前期,才刚刚开始的!
但是,这一条的出现。原本的老问题,就又来了。怎么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贤达?基本上,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这个人必须得是念过书的。这个好理解,不认字的人当官,那可不太好办!
第二个,是这个人必须是孝贤!也就是说,这个人必须得是个孝子。旧时讲究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推举制的时代,可能三纲的说法,还没有出现。但是,这个思想,已经形成了。
旧时的人认为,一个不孝之人,是不可能为君主尽忠的。当然,这个思想,其实至今也有。比如说,不孝顺的人,别跟他交朋友。他对他妈都不好,你指望他对你好,痴人说梦!的确是有一定道理!
可是,孝贤的推举上,其实很有问题。因为孝道本身,是一个反求诸己的事情。心里一直惦念这双亲,那叫做孝。一旦把这个东西,作为标准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表面文章的盛行!
你去一个人家里家访去,正好看见他给他爸爸洗脚呢!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还是很孝顺的。但是,保不齐就刚才,他还踹他爸爸呢,只不过你没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