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古代生存密码:解密三教九流 > 29【下九流】窃:不问自取是为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9【下九流】窃:不问自取是为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窃指的就是偷东西的人可以理解为窃贼,小偷,小偷和强盗都有偷的意思,但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小偷顾名思义是背地里进行的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的,强盗则多了一层强迫的意思,是一种用暴力抢劫的行为。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俗话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悠久的破坏社会正常生产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类人。历史上有“殷人好草窃”的记载,足见产生之早。然而,盗窃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行为。在《礼记·礼运》中曾有如此说法:“大道之行也,……盗窃乱贼而不作。”这说明在原始公有制的社会下并无窃贼。

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所有收获大家共享,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正如《礼记·礼运》中所描绘的那样:“天下为公”,在这种条件下,盗窃行为自然就无从产生了。

窃贼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也随之而产生。在原始公有制社会逐渐被私有制社会所取代的过程中,由于对社会剩余财富的占有不平衡,便有了贫富之分化。少数氏族首领依仗着自己的财富和权势,逐渐成了奴隶主,统治着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群众;而绝大部分氏族成员则丧失了对氏族财物的支配权,沦为奴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生活的必需品,一些人铤而走险,走上了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物的道路。这是窃贼产生的最原始的动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方式,即以“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鲁国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答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其意思是说,偷盗的发生是由于统治者贪得无厌,将社会财富搜刮一空,被剥削者为了生存,才不得不盗窃。

老子有一段话说得更为透彻大致意思是:由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和对普通平民百姓的残酷剥削,致使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贫困痛苦的生活之中。正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所以虽有统治阶级制订的严刑重法,但一些人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以求得生存,盗窃就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

北宋时的刘敞在《患盗论》中这样讲道:“律使窃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谓坐以待死,不若起而图生矣。”他的意思很明确:窃贼之所以行窃,并非不害怕死,而是无法生存。对于窃贼来说,与其坐以等死,不如为求得生存而进行偷窃,哪怕触犯刑律也在所不惜。

从普通平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走上偷窃这条路来看,真正的盗贼并不是为了生活从事偷窃的人,而真正的窃贼则是身居高位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其实,老子早就清楚地看到了这点,所以他将这些“财货有余”的统治者称之为“盗竽”即盗之首。

当然,并非所有的窃贼都产生于以上所述的原因。窃贼中还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好逸恶劳而偷窃、因腐化堕落而偷窃、利用职权监守自盗,等等。这些窃贼的偷盗行为只不过是其个人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结果,与劳动人民因求生存而进行盗窃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有了窃贼自然就要防盗,历史上还有不少名人和小偷的故事,宋人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了一则当时之人防盗的故事。张循王家境富裕,府中藏银颇多,便日日担心窃贼盗取,茶饭不香,后突然想到一妙法:他把家中所有的银子每千两熔成一个大银球。这银球重达半吨,放在家中就算来了窃贼一时也无法搬走,张循王得意地称之为“没奈何”,从此高枕无忧。今天看来,这个办法“笨”得可以,但据说,还是很有效的,不乏纷纷效仿者。

但要说到和窃贼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那就必定要提及晚清重臣曾国藩,从古至今,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刻苦的去读书,而且,在古代为了获取功名,能够入朝为官,也是能够经常看到学生们彻夜苦读的场景,所以呢,也就有着许多描写读书刻苦的成语以及故事流传下来,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再比如一别三日刮目相看的认真读书的典故,还有车胤的囊萤夜读,这些故事和成语都是描写当时古人读书刻苦的证明。然而就在清朝时期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就不是特别的聪明,以至于他不断的通过后天的刻苦学习来弥补他和别人的差距,所以,他每次读书都会读到深夜,但是有一天他家进了贼。

当时,这个盗贼来到他的屋子外边,他看到屋子里的灯还亮着,里边还传来了声音,于是这个盗贼便想,就算这个屋子里的人现在不睡觉,等一会肯定也是会睡觉的,等到屋里的人睡着之后,盗贼便会进去偷取东西。于是这个盗贼就在屋外等着屋里的人睡觉,但是让这个盗贼没有想到的是,屋里的人背书似乎上瘾,越背越起劲,并且还一直重复着一篇文章,这让盗贼更加的生气了,因为毕竟自己在外边等了这么久,结果屋子里的人就像知道自己在屋外等着一样,而且还不断的重复着一篇文章,于是这个盗贼实在是忍不住了,便直接走进房间内,对着这个孩子说道:“你这么笨,你还读什么书,我听了这几遍我都会背了。”说着,便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的背了一遍,背完便气呼呼地离开了。

估计这个盗贼自己也很郁闷,因为毕竟自己在外边等了这么长时间,结果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到,两手空空的就离开了。估计大家也是对于这个孩子非常好奇,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其实这个孩子也不是无名之辈,并且后来他也成为了一个朝代的重臣,他就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曾国藩绝对算不上一个天分很高的人,科举考试考了七次才中举,并且,年轻的时候还非常的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但是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了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当然了历史故事固然有趣,小偷、强盗却是人人喊打,现代社会虽然是法治社会但防偷防盗意识不能少,任何时代都有人好逸恶劳投机取巧。(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