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古代生存密码:解密三教九流 > 10【上九流】农:二等公民,四等生活

10【上九流】农:二等公民,四等生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农的古字形状似一个人手持工具在山林草地耕作,本意指耕作,引申泛指农事、农业,又指农民,古时亦有田官、勤勉之意。农民一词最早出现在《谷梁传·成公元年》中,书里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农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农工商四民”。农民虽然排在士农工商的第二位,按理来说社会地位不低,但古代农民的真实生活却和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对等。

在许多人看来,农民只是贫穷与庸俗的代名词。农耕文明是目前世界上存续时间最长、内涵最为丰富的文明形态,也是人类史上第一种文明形态。在万余年的农业历史进程中,是农民提供了维持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粮食与农产品,奠定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

农业起源以后,人类结束了漂泊流徙的采猎经济,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自此“人猿相揖别”,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积累与提升。关于农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有精到论述。管仲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不解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则无社会文明可言;贾谊的“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把它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

农业之兴废,始终是衡量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盛世有四个: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康雍乾盛世”。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统治者汲取前车之鉴,注意与民休养生息,百姓越来越殷实富足,尤其是清代康雍乾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均兴旺发达,财政收入达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经济规模和总量居当时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衰世末世,导致衰末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农业出了重大问题,从而诱发战乱或王朝更替。古代社会的非农人口供养比例低,以农养农按理说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历史时期的中国农业饥馑却是常发**件。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古代社会的农民非常不容易,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几乎所有的劳动都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农民们辛苦了整整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呢?其实少得可怜,农民手里其实没有多少钱,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渠道。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一家人能吃饱饭就足够了。那么,真实的情况怎么样呢?

在中国古代社会,农民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钱。因为基本上都是种地过日子,男人负责种地,女人负责纺织等等工作。一年到头,农民甚至都不怎么需要花钱。在两汉事情,朝廷征收赋税是直接收粮食,一般是十分之一或者十五分之一。看上去这个数字并不高,但是请注意,拥有土地的自耕农数量很少。大部分农民都是租地主的耕地,至少需要把收入的四成交给地主。这样一来,自己的收成也仅仅是勉强糊口的。

古代社会中,没有那么多化肥,土地的亩产很低。用最常见的小麦来说,在明清时期,一亩小麦也就是300多斤,即使在丰收年也不过400多斤。现在,亩产800斤以上很正常。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曾经询问过老农收成如何?老农回答说:交完租子,剩下的凑合着能吃半年多。也就是说,剩余的几个月时间还得想办法。到了明清事情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朝廷只收银子,不再征收粮食。

农民们手里根本没有银子,只能先把手里的粮食卖掉一部分,然后才能缴纳赋税。在这个时候,粮价会大幅度下跌,这就意味着农民卖出的粮食更多。在明朝后期,为了对付崛起的满清和农民起义,明朝先后征收了1300多万两的三饷,这进一步激化了农民的反抗。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知县王用汲分析了自己所在县的问题,按照王用汲的形容,农民们真是苦不堪言。还有一个情况需要主要,那就是服徭役,而且没有一点工资的徭役。

在古代王朝中,朝廷一旦兴修大型工程,就会征集农民们服徭役。请注意,徭役没有任何工资。换句话说,种着大清国的地,就得为大清国干活。如果仅仅是兴修工程,这还算好的。一旦战争爆发,需要征发大量的随军民夫,这点最要命。如果战争失败,这些民夫也会成为牺牲品。比如北宋时期的五路伐夏行动,宋朝征发了20多万民夫随军。结果宋朝军队大败亏输,很多随军民夫被杀或者成为西夏的俘虏。进一步来说,这个家庭基本上完了。

最后就是体力劳作,现在依靠各种大型机械,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在小编幼年的时代,那会各村都有自己的打谷场。当时没有收割机,麦子收割之后还需要在打谷场上脱壳晾晒。记得当时最怕下雨或者起火,家家户户都有防火的大水缸。每逢收割季节,当时还有一个假期叫做麦假,这不是法定节日,而是学校根据情况做出的决定。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个时代已经远去,大型的机械取代很大一部分体力劳动。

只有迭经灾荒战乱,人类才知道休养生息的重要,才知道农业的重要。“执农不弃”是周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农业虽历经灾乱而仍能发展与进步,正是基于中国农民这种质朴的认知与本能的需求。现代人对古代农民的生活多有误解,认为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生活非常惹人羡慕,实际上古人的生活有着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艰苦,风调雨顺尚能果腹,遇到天灾人祸易子而食,买卖儿女都是常事。现代农业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种植,平原地区甚至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农民也不再只是贫穷的代名词,新时代发展起来的农民与古代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