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都是乱贼
炎炎的夏日让每个人身上都发懒,经历了空前劫难、死后逃生的长安百姓更是如此。数十天的日子,已经让他们从悲痛当中走出,开始在朝廷的指挥动员下重建家园。
因为他们这次确定长安不可能被攻破,所以这次建筑房舍的时候,十分地用心。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更耗时间。不过,古代的人们也没多少娱乐活动,这样的慢节奏和在夜晚凉风中思考一下日后的生活,倒也算是个不错的休憩。
不过,这样悠闲的日子显然不属于刘协。
农历壬申年,东汉初平三年六月一日。暨长安守卫战得胜的十五日之后,已修葺一番的未央宫前殿终于召开了盛大的朝会。
再度坐上龙椅御座,俯视殿下的文武百官,刘协的心态显然不再一样。
董卓在时,他不过是御座上的一具傀儡;而董卓死后,他这个天子当得其实还不如董卓在时。毕竟,董卓那个武人,心思十分简单,刘协尚可动动手脚,从中斡旋一番。
但董卓死后,刘协面对的,表现上都是忠于汉室的忠臣。但实际上,那些士大夫代表的却是另一股朝廷力量。并且,这支力量还有着十足的政治斗争经验,甚至在某些程度,他们还可以义正言辞地逼压刘协。
终于等到长安一役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士大夫为之秉守的理念,在滚滚的西凉叛军铁蹄前被碾成了齑粉。反倒是刘协一番离经叛道的未雨绸缪,得到了历史的救赎。
不过,已经执政有段日子的刘协,早就知晓了汉代士大夫的尿性。打死他都不会相信,这些士大夫便会这样就此低下高傲的头颅。他在等着,等着这一次,他们又会使出什么花招。
“陛下
,如今计算战役损失、重建长安、安抚百姓,册封功臣之事,便是如此,还请陛下过目。”开口的,自然是署理汉朝大事的司徒王允。
这些时日,汉室最繁忙的机构,自然就属王允的尚书台。所有大事小情,全都汇报在他那里,整理统计之后,再由他拿来在朝堂上讨论。
刘协接过王允上表的制文,展目一看,果然不出意料的看到了王允驳回了天子追封卢植配享孔子之礼的册封。不过,有趣的是,王允似乎有些心灰意冷,这次并未言辞激烈的驳斥,反而采用了追封卢植为太傅的方式,期望可以抵消他们这次对杵逆君意的小小反抗。
见风使舵毫无疑问是士大夫们的拿手本领,如今的刘协声望一时无两,君威日渐厚重。若说第一次因为王允的谋划,他们还可以汉室忠臣的身份站出来挽救汉室。那么这一次长安大捷之后,他们便必须夹紧尾巴,并且还要夹得生疼也不能露出半分不满。
毕竟,刘协用自己的行动,狠狠掴了他们一巴掌。这个时候,假如再有人不识时务,那恐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全长安百姓的口诛笔伐。
君得民心,便如一位绝世高手得到了世间最锋利的宝刃,可无往而不胜。
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自然明白。
所以,当刘协只是淡淡将那封制文放在一侧,未加开口之时。王允便显得有些慌张,赶紧开口解释道:“陛下,非是我等不肯遵从圣命,而是此议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抵触。”
“哦,何人?”刘协觉得有意思起来,他倒真想知道,如今长安还有哪个家伙那么不长眼。
不过,当他问完这句的时候,就看到了王允嘴角微微翘起的
一个弧度。当下,刘协便知道自己恐怕又中王允的计了。果然王允随后摆出了一副痛惜的模样,开口道:“此人非是他人,乃是北海相孔融孔文举。”
“孔融,孔子之后?”刘协这下苦笑了起来,这一次,他真的有些失算了。毕竟,孔子对于他而言,已经遥远地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但在这个时代,显然根本不是那样。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十九世孙。其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帝师,父亲孔宙是泰山都尉,他便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圣人之后。
并且,从历史的记载上来看,孔融这个人虽不属于狂妄自骄之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好相与之人——虽然,他曾留下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着后世的小朋友要学会谦让。
但刘协也可以想象,有着那样一位的祖先,孔融自小就会被灌输着怎样的理念。以至于可以贯穿解释‘孔融让梨’,和他这次言辞拒绝卢植配享孔子之礼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