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三国新天子 > 第一百章 再度遣使

第一百章 再度遣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协其实一眼便看出,这制文上刻意忽略了自己在诛杀董卓一事当中的功绩。这其中必然有王允顾虑当今天子乃杀伐之主的担忧,但同时,他将所有功绩都抹除,却也透露了或多或少对刘协的顾忌。

在制文的最后部分,写得自然是朝廷针对董卓伏诛之后的处置事宜。刘协仔细看了一下,有一些不出他所料的提议。但更多的是,却是他根本无法接受的荒谬建议。例如,制文上丝毫没有提到皇甫嵩、朱儁、卢植这三人的册封事宜,只是将三人列入了朝廷体恤老臣的行列,授予将作大匠、光禄大夫和御史中丞三职。

将作大匠为列卿之一,掌修作宗庙、宫室、陵园。此职容易出政绩,一般作为升迁的过渡;光禄大夫却连列卿都不是,掌朝中顾问应对之事;至于御史中丞听起来风光,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在朝中也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二职专席列坐,号京师‘三独坐’。但灵帝时已废刺史制改立州牧,光有纠察之权亦显得空泛至极。

这三个职位,对于一般士大

夫而言,不可谓不厚。可拿到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身上,未免显得太过小气。尤其这三个职位只是没有实权的虚职,更是让刘协皱眉不已。在他与钟繇的计议当中,王允为了顾及三位大佬颜面,怎么也会给个卫尉、执金吾这类空掌兵权、却至少督管着禁军宿卫的官职,但想不到王允竟然忌惮武人再度掌权,弃这三位擎天之柱于不顾。

至于对蔡邕、徐荣两人,王允根本连笔墨都懒得费,只一句杀气腾腾的‘斩’字概括,不可谓心机阴毒。剩下刘协最关心的关外凉州诸部之事,王允便更是连一字都未提,实在让刘协看到了‘掩耳盗铃’的怯弱和自欺欺人。

制文最后的一段,是王允提议朝廷再度派遣使节抚慰关东,号令关东群雄派遣使臣入朝觐见,期望以此汉室江山这般简简单单复归一统,名士大夫位列朝堂,还汉室一片朗朗晴天,再创四百年盛世基业云云。

刘协看罢这份制文,自不会再跟昨日一般变色驳斥那么胸无城府。政治博弈之事,该强的时候,一定要强硬。可一味强硬下去,只会让人看出你色厉内荏背后的无能。故而,刘协不露声色地将制文放在了一旁,看似颇有兴致地向王允问道:“王司徒,不知派遣使节抚慰关东一事,司徒心中可有人选?”

“侍中张种,秉识大义、才辩无双,可担重任。”王允手持牙笏恭敬回道,平淡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刘协微微点了点头,侍中乃秩比二千石的少府属官,若再冠以一

虚表,出使抚慰关东倒是够资格了。不过,事情不能单独这样看,之前董卓派遣九卿列卿五人抚慰关东,那品秩规格可比一个侍中高上太多了。但结果却是只有一个大鸿胪韩融因为名气较大而免死,其他四位皆死于关东群雄之手。有了这等前车之鉴,王允这次派遣一个侍中抚慰关东的用意就值得琢磨了。

首先,王允不再大张旗鼓遣使关东,一方面固然有怕使者出不了关中便被关外凉州诸部拦截的担忧。但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他是想向关东群雄传递一个明确的消息。那便是如今朝廷已由士人掌权,不再是董卓掌控下那等不知礼法、乱制胡来的朝廷,尔等认清形势后速速上表归附方为正途。

这样的举动,在刘协眼中看起来根本就是一个笑话。王允显然还没有摸准关东群雄的心思,以为他们真的只反对董卓这个被冠以‘乱臣’的屠夫。但事实上,此时的关东群雄早已成为自私自利谋权的军阀。无论朝中派何人为使,都只能是一去不复返的结果。

历史上,这个张种也的确一去不复返,《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者张种抚慰山东,以联络关东士人,共辅朝政。

然而,张种走之后就再无消息,史书上从此也再无任何记载。长安朝廷的士人就抱着这样一厢情愿的愚蠢想法,苦苦的等待着。但十几天后,他们等来的不是关东士人勤王的义兵,而是铺天盖地杀来的凉州叛军……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