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残唐梦华录 > 第4章 分头行动

第4章 分头行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友宁盘算已定,将闲杂人等远远打发走开,召来队正以上军官说出自己的打算,并交待了任务。

随后派将虞侯董志铉调出一伙军士,率五骑快马返回滑州,借调骑兵四百骑,因为超过一指挥必须有汴梁的军令。

滑州宣义镇已被汴梁宣武镇兼并,镇军被宣武军整编,节帅是宣武军大将、检校右仆射胡真,只是遥领,并不实际上任。实管宣义镇事务的是节度副使谢瞳,充观察、度支两使留后。

而大伾山距滑州不过十几里,这时节黄河仍未解冻,往返十分便利,顺利的话,下午申时就可以再赶来。不过为免引起黎阳县的注意,援军四百骑不越过大伾山为好。

那么另五骑就要随军至黎阳渡口,史獾儿南下带的船只太少了,还要另外搜集,凑齐可载四百骑兵的船队顺永济渠南下,找个距离滑州黄河北岸最近的河段看守船队。

接应到骑队直接顺永济渠北上,如果够快,一昼夜左右的时间就可抵达相州内黄县北的繁阳里,明天傍晚或晚上就可以发起突袭,完成作战任务后,自找地方潜藏待命。

这个功劳,只能交给董志铉,让他先回滑州了。

朱友宁自己手中则还剩下七十二士兵,加上黎阳副尉的十名县卒,这虽不太可靠,但必须先带上。

黎阳渡口附近并不是荒郊野岭,而是有着成片的村落,沿河东岸有中转码头货仓、店铺酒肆,是一片繁华地带。

距县城西门仅有五六地,那十名河东兵,只宜智取,突袭强攻则容易出事。

“将河东兵的军服、笠子扒下二十五套,安队头与李副都头带两伙人换上,让慕容归带你们去,怎么一个不少地拿下,就不用某多说了吧。嗯……搜集船只的事,最好别用强,租或买都可以,接应到董菩萨再归队。”

“其余人等就不用眼巴巴望着了,随某去卫氏庄园,把这儿的事料理妥当了再去澶州。”

周令稠颇为赞赏地笑道:“嘿嘿……安仁有独当一面之才也,大王命你出使,本也有让你历练一番的意思,做得不错!河东军是一步错,将步步错,咱们完全占据主动,只要行动快,不走漏消息,后面的事也好办了。”

安仁是朱友宁表字,父亲朱存年轻时即与三叔朱温投黄巢义军,南征途中在泗州下邳抢了周光稠的妹妹为妻,年余之后转战广州时战死,再北上途中,母亲也病逝了。

所以朱友宁从小随舅父、叔父、师父藏真子一起长大,在亲人师长教导下,少习诗礼、兵法,擅骑射,臂力过人,能马战,善使长枪,更兼剑术绝伦。

至于朱温,后来降唐反正,被唐僖宗赐名“全忠”,才改叫朱全忠的。

部署完毕,军士们收拾妥当,朱友宁率部再启程,这次他没有乘车,改骑马而行,出了大伾山这片林地,官道上便出现了一条叉路,那是往黎阳渡口的,李义炜与安延信自带部属分路而行。

山北官道两侧是成片的麦田,远处有里聚村落,鸡犬声相闻。

前行不过两里,官道西侧有一条约五六尺宽的小道,直通远处可见的一片高墙大院。

朱友宁点了两名十将带人随卫轸先行,自带队不急不缓地跟在后面,到了庄院正门牌楼外,车马队就地停下,朱友宁刚走过牌楼,卫轸已带了两名穿着军服的壮汉出来。

也不知卫轸和他们说了什么,两名军汉笑容可掬地过来打招呼。

待他们走近,朱友宁打了个眼色,军士们一拥而上,首先就把两人的嘴巴给捂住,塞入破布团再五花大绑,两名军汉意识到不妙,拼命挣扎但无济于事。

卫轸凑过来小声道:“其他军士在东厢院赌钱闲扯,先把院子围了再进去拿人就是……”

配合得不错,朱友宁冲他笑了笑,先带三十名军士绑着两名十将,随卫轸直入庄院,人多了里面狭小,可能施展不开。

过了前院,中院面积颇为宽敞,东侧有条过道直往东厢院门,但中院与厢院之间另有一条纵向走道,宽约一丈多,使得厢院与整座庄院一体,却又相对独立。

朱友宁一路留人把守门户,到了中间走道便分二十人南北围定,以防翻墙者逃脱,再让卫轸上前叫开院门劝降。

“里面的河东军士听着,因你部史押衙图谋不轨,已被我魏博军围捕,你们的十将也被捕了,投降方是出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