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逆臣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贸易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贸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样忙忙碌碌很快半年时间便过去了,在这半年时间里番薯、土豆都已经收获,登州本地的百姓开始接受了这种新作物。登州用瓷罐精心包装的精盐也成功打开了市场,虽然比不上青盐的暴利但是一石获利三十两还是可以贴补李信不少的军用。

更让李信满意的是在刚过了年之后也就是崇祯六年他精心打造的船队正式运输了一批货物前往了日本,这批货物包括生丝、棉布、丝绸、瓷器、中药材等。

而从日本运回的货物则主要是白银、黄铜、硫磺等与后世印象里日本资源贫乏不同,因为日本地处火山带,使得在这个时代的日本金属矿产极为丰富。

石见银山、足尾铜山蕴藏着丰富的银矿、铜矿,这些都被德川幕府所控制用来增加他们国家的收入,引得西方人蜂拥而来。

在公元1637年日本爆发天主教徒起义之前,日本德川幕府对于海外贸易是采取鼓励态度的,在长崎等地长期聚集了大量的贸易船只。

而日本德川幕府为了便于管理贸易给这些船只发放特殊的盖有大印的凭证,所以也被称为朱印船贸易。

这里面既有葡萄牙人的船,也有西班牙人、荷兰人的船,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人的船。不过与西方人不同的是,这些中国人都是私人身份前来贸易,因为大明禁止与日本贸易,这些中国私人船只被称为唐船。

由于大明禁止与日本贸易,这就导致中国的货物在日本极为吃香。在李信派人前往日本之前日本想要获取中国的货物都要靠葡萄牙人转手贸易或者郑芝龙等海盗走私。

葡萄牙人当中间商自然吃差价,而且他们有传播天主教的执念,这让日本幕府极为不爽。而郑芝龙等走私商人为了利润也把价格推高,所以当李信的船队抵达日本的时候,日本长崎顿时沸腾了。

因为这些唐船带来的货物不但质量好,价格还有优惠许多,更让日本贵族大名们欣喜若狂的是这些唐船还带来了唐烟。吸食烟草带来的快感很快便让船上的烟草被一扫而空。

其实烟草自从在万历年间被福建商人从菲律宾传入中国之后,便很快在中国流行开来,当时叫做“淡巴菰”。就连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介宾都大力推崇烟草,认为它有驱寒祛毒的药效。

这相当于在明着说“吸烟有益健康”,这就造成大明无论南北到处都是烟民,甚至于南方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几岁的小孩也抽烟的情况。

李信作为后世的人自然知道吸烟的危害,但是他为了赚取足够的军费还是默认进行烟草的生产并进行垄断销售。他特意下令进行烤烟、烟丝切细,卷烟等生产再配上精美的包装。

这就让登州出产的卷烟一下子超过了传统的烟锅、烟斗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喜爱,不但登州本地流行就连山东富庶的济南、临清、济宁等地也在流行。

随着李信商业势力的扩充他的商品也随之进入了天津、京师并被晋商们从张家口走私到了后金,由于辽东苦寒使得烟草更加受到当地的欢迎,这倒是李信始料未及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