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朱慈焈
礼部官员宣读完赐名的诏书后,福王带着姚妃、朱由崧、黄氏以及抱在黄氏怀里的幼儿,恭恭敬敬的拜伏道:“臣朱常洵率妻、子、媳、孙,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官员按照仪式程序喝道:“天恩浩荡!”
福王府众人再拜道:“臣等,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官员再次喝道:“益励乃诚······”
朱由崧首先起身,然后先扶起了福王和姚妃,再转身把抱着孩子的黄氏掺了起来,这才从传旨的礼部官员手中接过圣旨,然后带着妻儿退到了一旁,此时,换上正装的朱由渠出列,跪倒在了礼部官员面前,礼部官则重新拿出一道圣旨,对着朱由渠宣读起来。
等朱由渠从地上爬起来,他已经是大明的颍上王了。
对于自己身份的转换,朱由渠本人还有些懵懵懂懂,边上的宗人府、内监以及河南府官员却纷纷上来道贺起来:“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朱由渠不知道怎么回应才好,此时,朱由崧走过去为弟弟解围道:“颍上郡王尚且年幼,几位大人的好意,本世子代为领受了,稍后请到偏殿用些酒饭。”
朱由崧一边说一边使着眼色,自有李谙并朱由渠的身边宦官帮忙引着到场的官员前往待客的偏殿宴饮,至于颁旨者和观礼者的红包也已经准备好了,稍后会分别送到各人的落脚处,保管上下人等都会满意此行不虚的。
颁旨者和观礼者都走了出去,福王和姚妃、黄氏打了一个招呼,便带着朱由渠先去宗庙磕头了,而朱由崧则从黄氏手中接过孩子,并用披风小心翼翼的覆在孩子身上----即不能让孩子受了风,又不能让孩子没办法顺畅呼吸----后,也跟去了宗庙。
原本一年一度才会打开的宗庙,今天再次打开了,福王首先领着儿孙在神宗皇帝的神主牌前叩首,向神宗报告他的重孙子已经降世并得到了朱慈焈(yi)这个佳名。
是的,天启帝还是对朱由崧这个堂弟很重视的,所以赐给堂侄子的名字也非常讲究,其中,“慈”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给燕王一脉的排行,乃是“由”字之下一辈的通名,只要是燕王一脉子孙入了玉牒的,名字中间必然会有这个“慈”字。
“焈”通“熙”,而“熙”字的本意是曝晒、晒干,后来由晒(太阳照射)引申为光明、明亮,再后来又由光明引申为兴盛;同时,“熙”又指玩乐,因为这个含义,后来“熙”字又通假为“嬉”,并由“嬉”字中的玩乐含义引申为和乐、喜悦。
所以,朱慈焈这个名字就可以解释为,朱家的慈字辈,有着光明和兴盛的未来、能让所有人感到喜悦及和乐的孩子,绝对是一个朗朗上口又有口彩的好名字----其实直接用“熙”字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四点水也是火部,正合适了“慈”字辈的五行顺列,但问题是,“熙”字是常用字,老百姓用的比较多,为了不在避讳问题上给老百姓找麻烦,所以明代皇族、王族取名都或用某些生僻字或干脆是生造字。
当然,在朱由崧看来,天启帝估计是想起了当年的玉熙宫之会了,所以才选择了这个同“熙”的“焈”字赐给他儿子的,内中更多的存在戏谑的成分,只是天启帝是当今大明天子,他嘴是大明最大的,可以随随便便的指鹿为马,所以,看在名字的意义还不错的份上,朱由崧自然不会、也不敢跟天启帝较真的。
也不知道是睡醒了,还是饿了,亦或是被宗庙里的檀香味熏到了,小慈焈突然啼哭了起来,朱由崧不敢怠慢,跟福王和朱由渠打了招呼,抱着孩子就匆匆离开了宗庙,然后急速的回到了世子府,把哭闹不止的小家伙交到早已经回到寝宫的黄氏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