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宋 > 第240章 西夏灭国—宋军出手

第240章 西夏灭国—宋军出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合不勒一声声的怒吼,彻底的解放了他麾下的那些蒙古铁骑,他们不去冲开自己后方的退路,也不去解决那仍然死死拦住俺巴孩的任得敬。

更加不去管那正在逐渐恢复士气,逐渐稳定下来的西夏大军,反倒是将自己的大军直接撒了出去。

那些蒙古士卒开始在西夏的国土上游荡,看似松散但是却又互相连在了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时一旦出现了什么精美的肥羊,同样也是一道狼烟升起,大军快速合围将其瓜分。

西夏对于蒙古的了解仍然不够,他们不但错误了估计了对方的实力,低估了蒙古大军的韧性,最重要的是他们用对付当年宋军和金辽的办法对付蒙古大军。

这直接导致了西夏如今尴尬无比的局面。

蒙古大军和宋金辽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于城池压根就没有什么执念,他们有很多攻打城池的办法。

但是....他们没打算占据,他们只是想要夺走这些人的钱帛粮食女人,至于他们这些人,死则死矣。

在西夏大军尽数在这三军司之中,别说其他地方,便是那后方除了防备金国与宋廷还有部分兵马防备辽国之外,那叫一个空虚。

本以为这群家伙不敢绕过他们直接进入后方,毕竟一旦他们被围困在了城池之中,没有了骑兵的优势和机动力,他们就死定了。

结果是万万想不到啊,这群蒙古大军不但攻破了城池,甚至是在他们想要合围之前就直接离去了。

当他们来到那被攻破的城镇乃至城池之后,那城中的惨象让他们发不出声音,那简直是太惨了一些,整个城池都是血流成河。

死尸遍地,火焰蔓延,满城都在哀嚎和死寂的诡异纠缠之中。

死寂的声音是因为屠杀,而哀嚎是因为那零星不多逃过一劫的百姓在哭嚎着哀悼自己的家人。

或者说喧泄着自己的恐惧。

好不凄惨!

蒙古大军一路横行而过,无论是村庄,小镇还是城池,只要在他们眼中能够快速攻破的地方就会立刻被他们攻击。

然后屠城肆虐,发泄怒火。

至于西夏的兵马在李良辅的带领之下已经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混乱不堪的局面让李良辅怒火中烧,却又是毫无办法,他彻底被蒙古大军牵着鼻子走,麾下的骑兵已经被蒙古大军一战打垮了。

克烈部已经彻底的信心崩塌,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等待那辽人的到来,希望那辽人不会趁火打劫再对他们做点什么才好。

这种局面的诞生,让李乾顺和李良辅都是一声接着一声的叹息。

而就在他们的叹息之中,一场更大的风雨也再次到来,那完颜晟钦定的继承之人完颜亶的算计正式成功了。

大宋得到了如今西夏的情况之后,立刻做出来了应对之法,他们要参战!

在蒙古入侵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李乾顺就开始召集各地大军了,而这件事情自然也落入了各方暗探的耳朵之中。

童贯手底下的那点皇城司暗探自然也不例外,听到了消息之后立刻就拼死将消息传了出去。

他甚至都来不及打听出来双方战果如何,这是他的同袍要打听的,他负责的事情是要将消息传回朝中以后,让大宋朝中商讨出来一个结果,是否要趁虚而入。

如果决定要进攻西夏,那么他的同袍就会带着详细的战果和自己所能打探出来的一切消息传给大宋的兵马将领。

这就是暗探...

在那西夏国主李乾顺还没有和李良辅汇合的时候,这消息就已经进入了洛阳,而赵桓也立刻将众多文武召集了起来。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纲,右都御史李光,户部尚书赵鼎,吏部尚书宇文虚中,兵部尚书吕颐浩,刑部尚书胡铨,大理寺卿万俟卨,礼部尚书张浚,郓王赵楷,工部尚书,老臣陈规。

除此之外还有赵桓最为依仗的大宋名将,天策上将军府长史岳飞。

这些人是大宋最为精锐的存在,也是他赵桓能够立足于世间的依仗。

“这消息诸位爱卿也都看过了,如今也该说说了,我大宋当如何?”

赵桓话音一落,众人就先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了一旁的赵鼎身上,毕竟是战是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赵鼎怎么说。

毕竟赵鼎要是来一句。

“没钱!”

那就好了,大家啥都别想,老老实实的看戏就是了。

不过那赵鼎倒也不愧他贤相的名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和李纲等人快速稳定了朝堂和地方,顺利完成了大宋的官职改革。

再次清理了一大批官吏将他们从官员变成了小吏。

然后在这个插空他还将这天下的抢粮梳理了一遍。

说实话,赵桓也不是不想直接抄家来解决粮秣辎重,但是吧....

在几百年之后有个叫做崇祯的家伙,十七年换了十八个首辅,干掉了五个兵部尚书两个巡抚,一群督军全部抄家灭族的那种。

他愣是没能弄出来一两银子.....

赵桓看了看自己这些年的所得,他很理智的将这个想法给放下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干,就比如这些年能够抄出来东西是因为童贯有些手段,而这整理户籍粮秣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赵鼎了。

此时只见赵鼎让人将户部整理好的一个大概送到了赵桓的面前。

“这是臣这段时间政理出来的数字,经过筹措调拨,若是我等需要进军西夏的话,恐怕只能出动十万兵马以内。

同时时间不能超过一年,而且还需要领兵大将去试着以战养战的办法。

时间再长的话,我大宋的粮秣就不太富裕了,强行支撑,必然会耽误明年的春耕,而且一旦明年出现了稍微大一些的灾情,朝中定然会应对不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