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宋 > 第227章 大宋改革—官制(下)

第227章 大宋改革—官制(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桓的话再次让众人感觉到了一阵阵的惊诧,因为这个提议他们之前并不是不知道,但却不是唯一的一个选择。

“之前朕和众多爱卿商讨过很多的办法,也表达过用县州府的办法,毕竟这种情况和我大宋的情况也是最为合适的,不需要大动干戈。

但朕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放弃,朕需要这大宋之人人人痛定思痛。

一县之中有县令一人,下设属官二人,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之后设立诸曹衙役全部为直属县令的小吏,并无官职,其俸禄由朝廷负责,以免让这县令的权利过于大了才是。

之前我等想要将州府的权利加大,设立直属朝中的州,与府路同级,普通州则是归宿府路之下,与县平级相处。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当年隋之杨坚取消了郡守一职,以防郡守权力过大,与刺史相悖,如今我等打算将其更改,临时恢复州刺史与郡县之管。

当年先汉之时,一州刺史八百石,一郡太守两千石,但双方互不统属。

州刺史归属御史大夫有监察之权,郡太守直属皇帝有治理地方和兵权在握,甚至有下方任命之权。

郡守权利太大导致朝廷立足不稳。

所以当年那杨坚取消了郡守,如今朕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将刺史地位提高些许,并将兵权暂时归入五军都督府,然后降低郡守俸禄品级,使郡守归于州刺史之下便可,受刺史管辖。

同时将县归入郡下,减少文书流转的时间。”

赵桓说完之后众人也是被他这突然改变的话锋弄得有些犹疑,不过这也的确是个办法。

之前是把天下拆分成百多个州,类比于郡,然后一部分归于朝廷,一部分归于地方,然后设立诸府。

同时这府和州也不互相统属,部分次一等的散州并入府中,与县类同,大部分的府也同样是属于朝廷管辖。

这样一来地方倒是平衡了,但是这文书流转那仍然是十分的漫长,毕竟现在干什么都得靠战马。

一旦出现了战时,很多问题都是要讲究一个兵贵神速不可拖延,很多地方也不再好解决这个度。

如果彻底放开,那么地方割据你想不出现也就难了,如果不放开,那战事定然束手束脚。

不要低估人心的欲望,也不要低估敌人的智商。

而赵桓现在的做法那绝对不能是祖宗之法了,这就是一个战时过度!

所有问题全部按照战时来流转,一旦这个战时出现了改变,那么这一套就必须立刻更改,否则秦朝那二世而亡的例子将原模原样地发生在他这里。

李纲和赵鼎两个人嘴巴张张合合,最后都没有能够说出话来,而另一边的宇文虚中则是眉头紧锁,一副便秘了的表情。

“诸位,有什么想说的就直接说,莫要做出这般模样,好像朕让你们拉不出屎一样!”

“咳咳咳....陛下尊贵,不可...”

“闭嘴,朕最近头疼!”

“.....”

经过赵桓这般打趣了之后,众人也是轻松了些许,然后李纲这才敢站了出来。

“陛下这般想法,有这种决策自然是好的,我大宋自然应该知耻而后勇,收复失地再造华夏。

只不过陛下这般做,地方上的财政,人事任免还有刑狱之事.....是否都要暂时还给地方?”

“战时无奈,当还!”

“可我等如今议和已经在路上,若是将这些权利全部还给地方,那地方权利却是有些太大了。

而且这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臣说句不该说的。

若是这战事打上三五年还则罢了,若是打上十年八年,到时候五军都督府没有裁撤,这地方权利逐渐增强,到时候若是双方联合起来.....”

“陛下,不可低估了人心!”

此时的赵鼎也忍不住的站了出来,他是治政的名臣,在大略和民生治政上,他毫无悬念可以说得上是这里最好的。

但是他同样需要承认,这里面的危险太大。

“陛下,一旦让有心之人将地方和五军都督府之中的部分将领联合在一起,完全可以藏起来一支万人以上的精锐。

到时候一旦出现问题,我等恐怕很难快速平定。

不如还是使用县州府的做法,将三方互相牵制,给予他们部分权利,也可缓解地方压力。”

“可让工部和户部联合清查田垄,丈量土地,清算人口,然后将土地再次划分,同时分割州府县城,定下每年份额。

一半交回朝廷,另一半用于地方,这样或许也可让我大宋的百姓喘息些许。”

三个老臣同时反对,他们也知道赵桓的这个想法对于如今的朝廷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战局又是多么的合理。

但是他们也同样知道,这里面若是有心怀不轨之人,这上面的文章漏洞有多么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