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谢相
这个结果也好预料,当今圣上勤政贤明,北境增兵这样大的事,自然不可能自己拍脑门定论,一定会在朝会上与群臣仔细讨论。
既然要仔细讨论,就还有争取的余地。安国公就如之前计划的一样,努力联络朝臣,希望能多得到些支持。
兵部的蒋主事果然践行了诺言,对于北境增兵一事尽心尽力。虽然身在兵部的蒋主事很了解兵部的几位主官,但他依旧花了不少功夫来说服周尚书。
幸好结果如之前所料,兵部周尚书在关于北境的诸项事宜中立场明确,公开支持安国公的主张。
周尚书立场明确,李相那边自然不用旁人出面,他这个学生亲自出马去说服恩师,当然比谁都管用。
但仅有李相同意北境增兵显然是不够的。正如之前所预料的一般,首辅林宰相和户部态度强硬的反对增兵,户部孙尚书甚至在朝堂上,当着皇上的面跳着脚和兵部周尚书吵了一架。
“增兵容易,钱从哪来?”孙尚书腰杆挺得直直的,底气十足:“这两年边关安稳,但你兵部开支却年年加,我倒是要问问,不打仗,你的钱花到哪去了?兵部开支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工部,不如把库部主事叫来问问,兵部今年的预算够不够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每年开年报预算,兵部的军需我都批得及时,从不拖耗,你还想怎样?”
“兵部拨款去了哪里,旁人不清楚,你这个户部尚书不清楚不是笑话吗?”周尚书不甘示弱,嗓门比孙尚书还要大:“年初送去户部核算的预算单都有明细,写得清清楚楚!北境一直不太平,大前年冬天战事才休,朔北将军穆承德辛辛苦苦将沦陷戎狄的一州三县夺了回来,朔州沦陷在戎狄手中整整十五年了,一场大战下来,朔州城防几乎破坏殆尽,所有的工事都得新修,防线要重新布,穆将军上疏给圣上,要在朔州新建两个斥候营,这是圣上允准的,培养斥候多花钱你不知道吗?不打仗就不用花钱了吗?那不守北境不是更省钱?”
“修朔州一州的城防和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能一样吗?”孙尚书火气上头,脸涨得通红:“增兵的花费和培养斥候的花费能一样吗?你们的折子提出增兵五万,五万啊!!若真招五万新兵,营房、军饷、军需、武器、训练,哪一项不是大笔支出?而且增兵是一年的事吗?这是要求户部以后年年额外承担五万军队的消耗啊!你上个折子容易,怎么不想想户部的难处!每年上缴的库银就这么多,你让我上哪去给你腾挪五万人的军需粮草!”
“有没有银子,上哪腾挪银子,那是你户部尚书的事!但北境形势,你户部尚书说了可不算,守北境的穆氏一族说了才作准!”周尚书冷笑一声:“我只知道,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要修,兵也得增。穆经略的奏疏里说得清楚,戎狄这些年兵强马壮,几个部落隐隐有联合之势,必须防着他们大举来犯。”
“北境边关形势分明十分安稳,”孙尚书气得直跳脚:“你少给我无理取闹!你要是觉得我这个家当的不好,那这个户部堂官我不做了,给你做,你来当这个家!你愿意增兵,自去掏腾军费银子,问我要我就是没有!”
周尚书和孙尚书在朝堂上吵得热闹,一点也不稀奇。近些日子为了北境的事,朝堂上天天吵,今天是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吵,前两天是忠武将军和中奉大夫吵,皇上像是看惯了似的,不言不语,坐在御座上听着孙尚书和周尚书争辩。
皇上心里清楚,穆承芳上的奏疏需要重视,但突然增兵,对于户部的压力也的确很大,增兵不是一年之事,这两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增兵的压力似乎还能够承担,但明年的年景还会不会这样好,谁都说不清。
若是再遇到前两年北旱南涝,四处需要赈灾免税的情势,这五万新增的军队,无疑会成为巨大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