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挺好 > 第7章 红浪漫公寓

第7章 红浪漫公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这还剩三十多块,要么你俩去挣钱,要么咱们三个一块饿死”赵若男说着事情的严重性。

但两个男生似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杜斌盯着电视机里的快乐宝贝们,看的分外投入。

方严的注意力也在广告上,但想的却是背背佳幕后的杜老板。

这位把营销发挥到极致的大佬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杜老板曾创立过5个品牌,在25岁时已经身价过亿。

这些品牌中最早被人熟知的就是矫正坐姿的背背佳,方严这些85后就算没买过,也肯定听说过。

不过方严和杜斌倒没交过这个智商税,并不是因为他俩聪明,只是因为纯粹的穷。

方严中学时代,杜老板又推出了好记星学习机,三年营收32亿,目标人群同样是这批85后。

大约2010年,80后正处在创业年代,e人e本手写平板上市,超低配的安卓平板,却卖的比ipad还贵

2015年,80后逐渐小有身家,售价9999元的国产手机8848横空出世,因为请到了万科王总做代言,这台千元机配置的‘高档手机’卖了几十万台。

几十万台销量的利润竟超过了小米手机上千万台销量的利润。

2016年,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小罐茶隆重登场......

没错,锚定的客户群体依然是80后......

难不成80后的脑袋上长得是韭菜?

但抛开道德层面不讲,只在商言商的话,杜老板是不世出奇才。

方严干过电商、做过传媒,又站在这些大咖的肩膀上,还能让区区生活费难住咯?

“不就是挣钱么,小意思”方严自信满满的对赵若男说道。

......

“麻痹!挣钱真难!”

炎炎烈日下,方严头戴草帽骑着一辆28大梁自行车,行驶在一条乡间小路上。

自行车后座上固定了一个木箱子,上面用红色油漆刷了‘冰棍、雪糕’四个字。

三天前,方严的挣钱大计从卖冰棍开始了.......

他也想做杜老板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生意,但他现在一来没资金、二来没人脉,实在无从下手。

做流动冷饮零售,不要门店,投资小,快进快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项目。

前世方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依然低估了从头再来的难度。

刚开始,方严还是很乐观的。

自己动手做了简易保温箱,从杜斌家借了辆自行车,就去冷饮厂批发了十几块钱的冰棍、雪糕。

但在县城转悠了一天,却一根都没卖出去。

晚上方严带着几十根冰棍雪糕回到红浪漫公寓,简易保温箱的保温效果不足以让这些冷饮撑到明天,于是只能三人内部消化了。

当时杜斌听到有免费雪糕吃的时候,很是兴奋。

直到他连干了11根之后.......

那晚杜斌蹲在厕所,一个人用掉了整整一卷手纸。

一卷手纸两块钱,本就不富裕的干饭三人组雪上加霜。

可就算把杜斌吃的蹿稀,雪糕依然剩下了一大半,最后只能任其化掉。

第二天,情况依然不理想,已经拉的起不了床的杜斌,再也吃不动了。

于是,晒了两天太阳,把腿都跑细了的方严,盈利负34块钱。

卖个冰棍都能赔钱,真他妈给重生人士丢脸。

方严分析,县城内商店多,冰柜就多,相比他这种看起来就让人不放心的流动小贩,顾客更信任商店。

于是方严做出调整,决定去没什么冰柜的村子里试试。

今天是他下乡的第一天,蹬着这破自行车从早上跑到下午,30个冰棍还剩28个,少掉的两个中,一个送给了高温下还在路边摆摊卖针头线脑的老婆婆,一个是方严自己吃的。

下了乡,方严才发现自己来的时间不对。

灵昌县地处平原,属于麦稻混种地区,但以小麦为主,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后半段了,刚刚结束小麦的收割季。

如果是十几天前,田间地头那些顶着烈日收割庄稼的农民伯伯会是冷饮消费的主力。

现在已经晚了。

方严不死心,想起县里的马兰坡村有全县唯一一座小火车站,绿皮火车又闷又热,乘客们应该会很有消费欲望的。

想到就做,方严果断调头,一路骑向马兰坡。

吭哧吭哧蹬了一个小时,方严终于来到了只有三间破旧平房的小火车站。

然后,他就看到一道瘦小身影。

那道身影头上系了条红色手绢,胳膊上挎着一个篮子,正在追逐已经启动了的火车。

火车里一个小胖子从车窗探出脑袋,正得意的哈哈大笑。

追火车的人边跑边喊“你~你~吃了~鸡蛋,没~没~给钱”

小胖子笑的更开心了“小结巴,哈哈哈,你追啊,追上了我就给你钱.......”

越追越着急的瘦小身影突然绊倒,趴在了地上。

篮子里的煮鸡蛋骨碌碌滚落一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